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多元化托育服务破解群众“带娃难”

    本文字数:1580

托育行业面向0—3岁婴幼儿这一“社会最柔软的群体”,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为解决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近年来,江苏将促进托育服务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着力增加服务供给,有序有力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2023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共33个,南京、无锡、苏州三市入围。目前,全省各类托育机构可提供托位数超过26万个,完成备案的托育机构超过1800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3.5个,逐渐接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四五”期末达到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的目标。

全力构建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

“对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来说,家门口的托班解了燃眉之急。”2岁女娃琴琴的妈妈家住常熟市东南街道东湖社区,得知家门口马上就有托育点,她抱着娃高兴地说。

为加快完善“15分钟托育服务圈”,今年苏州全市计划新增100个“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培训、统一评价”的社区普惠托育点,就近就便为百姓提供更普惠、更安稳、更放心的带娃服务。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政策保障,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措施,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加快构建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比如,扬州市探索中医药文化与托育服务的融合发展,打造出“N+1”(基层医疗机构为托育机构提供医疗保健、指导促进等N种医疗服务)、“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模式,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南京市建邺区研发总部、无锡市新吴区科创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托育园,实现员工带娃“一起去上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解决职工生育养育的后顾之忧,近年来,省总工会一方面通过“两会”提案建议、参与省政府“一老一小”政策项目制定、修改等途径积极呼吁,推动建立以公办为主体的广覆盖、公益免费或低收费托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组织开展“巾帼情·绘爱心·助成长”职工子女托管托育服务活动,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产业园区)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每年都选树一批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并提供相应的经费补贴,近两年,已有18个单位获得省以上“爱心托育用人单位”,推动新增托位3563个。

不断完善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了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卫生防疫、安全管理等制度文件,在全国率先出台普惠托育机构评估标准、托育机构卫生评价标准、托育实训基地评估标准等,实行托育机构登记制、备案制、承诺制,规范托育机构市场准入,促进托育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江苏省住建厅、市场监管局联合推进发布《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设施设计标准》等文件,加强适儿化建设技术指导。省家政学会发布《0—3岁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规范》,其中包括服务理念、要求、内容、评价以及合同范本等,详细规定了生活照料、健康护理、早期教育和心理支持等家庭照护服务内容,为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提供了新标准。

目前,全省各地以健全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为重点,加大监测与监管。常州市在全省第一个成立“常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常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协会”“常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托育服务实训基地。南通市从机构设置标准、服务规模、服务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婴幼儿照护机构等级评价标准,通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健全信息公示制度等措施,推动婴幼儿照护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运作。

江苏省人社厅将保育员和育婴员纳入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纳入相关培训补贴目录。目前,江苏省100多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各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行业协会等资源,开展托育从业人员职前职后教育和培训,托育服务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茹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