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创新夫妻档

杜宗军 姜松 王槐艾

    本文字数:1684

7月23日,适逢大暑时节,气温高达40多度,站在室外不动弹都会湿透衣衫。然而,就在这一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油田采油一厂采油特级技师杨莲,却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和身为中石化集团技术能手、江苏油田双文明先进个人、富民采油班站副经理的丈夫付江徽一道,冒着酷暑来到了采油现场。这一天是杨莲和付江徽研制的加药扫线打压一体化装置进行现场第二次试验的日子,夫妻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敢掉以轻心,一起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现场进行精心试验,最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原来,油田井口加药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人工投加、手动加药泵加药。这些投加方式劳动强度大、加药流速不均匀,药剂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各个采油厂、班站用的加药泵型号、大小不一致,操作没有统一的规范,在安全上得不到保障。面对难题,杨莲设计了一台撬装式加药扫线打压一体化装置,可适应不同井不同条件下自动精准加药,装置由储药箱、电磁阀、中压计量泵、排气阀、单流阀、控制阀组成,并且设计了自动、手动两种模式,在自动模式下可以在操作面板上设定好药剂量和水量,只需要一键启动便可以根据设定的数值,完成药剂自动投加,单井200千克加药只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加药过程精准高效,安全环保。仅抽油机井油管打压诊断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约动力成本20多万元。

杨莲和付江徽是江苏油田出了名的劳模创新夫妻档。早在1998年,不到20岁的杨莲从技校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人。她敬业爱岗,勤学苦练,12万字的工作笔记、每天3小时的学习时间,使她很快成为采油女工中的佼佼者。在休息时间,她还自考了本科。2010年,杨莲参加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术竞赛,一举夺得金牌,实现了江苏油田多年零的突破。随后,杨莲进入采油一厂高技能人才工作室,逐步成为采油高级技师、主任技师、特级技师,并且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工匠等荣誉。

而杨莲的丈夫付江徽从事采油工作近30年,是一位爱琢磨技术的一线采油工。单位坏了十多年的铲车,硬是让他做了个专门的维修工具给修好了。可燃气体报警器,是油气生产场所工作的必备品,一个要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用得多自然坏得多,之前坏了只有重新买新的。付江徽看了心疼,带着徒弟一起琢磨,竟然神奇般地修好了。于是,他成了几个班站“共享”的可燃气体报警器修理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付江徽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能手,个人拥有20项国家专利。

最好的夫妻是性格互补,最好的创新伙伴是技术优势互补。杨莲的点子多,遇到困难从不放弃,总能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付江徽自小对机械有着浓厚兴趣,现场经验也丰富,总能把杨莲的思路化为现实。你有点子,我绘蓝图,你有想法,我来实践。这一对“劳模创新夫妻档”简直是技改创新的绝配。付江徽随身带着工作笔记,遇到难点痛点,赶紧记下来,回家便与杨莲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无数创新的点子就是夫妻俩交流中碰出的火花。有时一大早,灵感来了,两个人脸没洗,饭不做,讨论个没完。一接触创新发明,杨莲就着迷。经常是付江徽半夜醒来,妻子还在电脑上修修改改,在纸上描描画画。有时突然有了新点子,她便不管不顾地把梦中的丈夫推醒,请他点评。夫妻俩常常忙到天亮,顶着黑眼圈上班。不少创新项目就是夫妻俩这样“拼”出来的,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中石化质量成果一等奖和江苏省第一届“质协杯”QC成果特等奖。

近年来,杨莲与付江徽夫妻俩共完成公司级创新成果51项,国家、省部级以上成果16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4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夫妻俩还不忘带领身边的人一起搞创新发明。杨莲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每隔10天左右,就会召集工作室成员开会,梳理各自从生产中发现的难题和痛点,大家展开“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找寻灵感,讨论推进各自革新项目。目前“杨莲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已经达30多人,培养出高级技师6名、技师23名,4人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比赛金牌,6人获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付江徽则把自己的绝活硬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员工,连续10多年担任油田级以上技术大赛教练,累计培训超过1000人次,所带徒弟中有4人获得集团公司竞赛金奖,8人晋升为高级技师,12人晋升为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