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奋斗在航空报国路上的普通人

通讯员 李莹 记者 陶睿

    本文字数:1408

仰望星空去追梦,脚踏实地去奋斗。

在航空报国的道路上,南京机电的每一位操作者、技术员、计划员都像是精密仪器中的关键传感器,不仅准确捕捉着技术的每一次脉动,更是以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将个人奋斗融入建设现代化航空工业体系的宏伟蓝图之中。

“拼命三郎”徐远超

在传感器部装配间,徐远超负责十余个新研型号的装配工作和部门内最复杂产品的批量交付和翻修工作。七月中旬,型号节点将近,产品需要在第三方机构做完环境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经验丰富的徐远超接下此项重任。夏日炎炎,徐远超完成军检工序后,顾不上吃饭就火速前往高铁站,到达目的地后立马钻进试验室,开始为期三天的环境试验。任务进行到第三天,他收到前往成飞排查某产品接插件问题的信息,便赶往成都排查解决问题。结束工作刚返回南京,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无锡进行另外一个型号的环境试验。徐远超的高温假,不是在做试验就是在做试验的路上,转眼就过去了。

而接下来,徐远超面对的是难度更高耗时更长的电磁兼容试验。为了不耽误试验进度,他在高温假的最后一天就启程赶往北京,进行为期五天的电磁兼容试验。试验最后一天,部门让他带回一台仪器,而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从南到北横跨整个北京城。一路奔波回到南京,已是晚上六点半。这个不知疲倦的“拼命三郎”拖着两箱仪器回到单位,吃完尚有余温的食堂饭菜,又投入到了晚上的加班工作中。

“技术勇者”王银

他的桌面上总是有五花八门的科研书籍,他的工作场所总是有其操作各种工具的忙碌身影……传感器部预研组的研发工程师王银,是一位在研发战线上披荆斩棘的先锋。参加工作以来,王银就以打造质量过硬的产品为目标,不断学习知识、提升技术,涉及产品研发的理论知识、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方法,他样样都熟稔于心。也正是基于多年的业务积累,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他才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数个任务。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王银经常以厂为家。在一个重要的试验阶段,他几乎全天候在试验台旁进行调试和数据分析,保证了试验数据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回顾自己的技术之路,王银告诉徒弟:“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能力是立身之本,只有切实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才能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挑战面前挺身而出,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则乱的境地。”

“全能计划员”韦延楠

传感器部运维组有一位拥有多年一线生产经验的“老”师傅韦延楠。然而,这位“老”师傅其实并不“老”,甚至大家还亲切地称呼他为“小韦”,只是因为他来到南京机电后就负责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生产经验。

作为计划员,小韦不仅要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要时刻关注生产进度,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今年上半年开始,任务交付压力与日俱增,传感器部全线赶工。加班加点成了小韦的工作常态,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厚厚的生产计划表、技术资料和待处理的问题清单。产品交付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时,小韦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有一天他突然一瘸一拐地来到工位,并笑着说自己下楼时不小心崴到了脚。“他晚上加班回家太晚,骑车时因瞌睡没扶住车把,不小心摔了一跤。”后来,同事们得知原因后都心疼不已。

不管是“拼命三郎”徐远超、“技术勇者”王银,还是“全能计划员”韦延楠,他们其实都很普通,普通到融入人群之中几乎很难找到他们的身影。可也正是这些普通的员工,他们心怀航空报国之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发光发热,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