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

为机器人装上聪明的“大脑”

    本文字数:1378

“您好,您的物品到了,请开门。”住酒店时点外卖,外卖员进不来,自己不想下楼拿,酒店服务员又人手不够——由机器人将物品送至房间,成为不少住客的新选择。

如今,服务机器人在旅游景区、图书馆、商场、餐厅等地方出现得越来越多,在很多服务场景中已成为人们的好帮手。它们不仅能够完成简单的任务,如送外卖、引导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进行互动,提升服务体验。随着服务机器人应用的不断扩展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其功能升级、运营维护等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

要想让服务机器人真正像人一样工作,就得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编制不同程序,进行不同导航定位,为其装上聪明的“大脑”。这个“大脑”不仅仅是硬件上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更是软件上的智能算法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数据。它需要能够理解复杂的环境,识别不同的物体,与人类进行有效的交互,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机器人服务人,我们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谢茂皇介绍,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的职责是运用相关技术及工具,对机器人在家用服务、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的功能进行集成、实施、优化、维护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负责将机器人领进应用场景里,并通过使用中的不断调整,帮助它们顺利开展工作。”谢茂皇说。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应用场景需要实施,谢茂皇就要开始他的忙碌工作。他首先要去现场考察场地,了解环境的布局、障碍物、人流密度等信息。然后,他需要规划机器人任务路线,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任务。接着,他会制订详细的运行方案,包括机器人的行为逻辑、交互方式、应急处理等。在帮助客户调试好机器人功能后,他还要对使用机器人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机器人。

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由于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各不相同,每个项目都需要做全新的调整。不久前,一家企业为节省员工下楼取餐时间购入了几台机器人,在考察场地时,谢茂皇发现,机器人从大堂到指定楼层,需要通过大堂道闸、电梯、门禁,到达所在楼层后还有企业内部考勤系统。

一道道门禁怎么过?单双号电梯怎么按?这些都对运行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现场勘察后,谢茂皇将现场图片及测量数据带回公司与研发部门沟通,共同制定了一套运行方案。根据方案,研发人员需要对机器人的算法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而谢茂皇则负责与写字楼的各物联网模块数据接口方进行对接,确保机器人能够与各种设备顺畅通信。

经过多次调试和测试,物联网模块终于顺利完成对接。在人脸识别的道闸前,机器人稍作停留。此时,一条指令由机器人管理后台经平台对接发送给道闸,接到指令后的道闸自动打开。之后,运用相同的方法,机器人一路“通关”,将物品顺利送到了指定楼层的员工手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未来,它们不仅将在家庭、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将在工业生产、农业种植、城市管理等更多领域得到应用。谢茂皇对这份职业有着自己的热爱和执着,他将继续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中耕耘和探索。“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身为机器人应用的服务人员,我能从职业中感受到自身价值。”他说,“看到一个个自己调试的机器人应用在各种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便捷体验,受到大家的喜爱,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王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