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需要智慧和情怀
本文字数:1067
吴学安
在北京首钢园,炼铁原料区变成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化作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冬奥会后,这里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力度。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批工业企业旧址焕发生机。据统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工业遗产达140余处。工信部公布的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已有5批190余项。
无独有偶,上海杨浦滨江围绕“以工业传承为核”的设计理念,实现工业遗存的“再利用”、路径线索的“新整合”、原生景观的“重修复”、城市更新的“催化剂”。如今,百年工业遗存成为杨浦滨江最炫最酷之处,收获无数好评和奖项。2019年底,在被誉为建筑界“奥斯卡”的世界建筑节上,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入围决赛,获得“城市景观类别奖”,并最终摘得“年度景观大奖”。
所谓“工业锈带”,泛指工业衰退的地区。世界范围看,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或“顿挫”普遍存在。美国的匹兹堡、英国的伯明翰、德国的鲁尔,分别是美、英、德工业革命的最大工业区,一直是“工业锈带”的公认代表。在我国,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洋务运动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集中分布在上海等老工业城市,它不仅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化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相对薄弱,特别是一些工业遗产遭到破坏、损毁甚至消亡,亟待采取措施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尤其是要让越来越多的“工业锈带”变成老百姓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秀带”,更要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一方面,从老工业城市发展实际出发,开展资源认定管理,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间,着力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另一方面,面对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单一,对发展工业文化认知不足等一些问题,亟需部门协同、形成合力,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无论是首钢园区,还是上海杨浦滨江在留住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城市工业化时期的建筑功能进行置换,把过去单一的产业业态,变为集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会展、博览等多种城市功能于一体的业态组团,让老厂区成为“以人的使用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一生动实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从“锈”到“秀”,一字之变,是城市空间逐渐从以工厂园区为主的生产岸线,到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的华丽转身,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