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苏油田采油一厂:低成本经营提升管理质效

    本文字数:1461

页岩油冲上10万吨、储量产量箭头向上、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提前实现“双过半”……

7月末,江苏油田采油一厂召开油田开发工作会,一份份系统总结的“半年报”,展现了老油田多措并举带来的一系列成效。近年来,该厂以低成本经营思维重塑体制机制,推动管理体系创新升级,构筑起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能力的生产模式,加快走出适合“厚实好强优高”的采油厂高质量发展之路。

突出机制规范,深挖生产用料降本潜力

前不久,技术人员领取了一台修复好的液力锚,成功用于永7-16井大修作业。“算好成本账,精打细算节省每一笔作业用料支出。”在该厂工艺研究所所长康玉阳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围绕生产效益科学配置作业用料资源,通过事前研判分析,强化事后盈利。

今年以来,工艺研究所和经营管理室突出高价值配件材料交旧领新、修复再利用机制,充分挖掘作业用料全生命周期价值,优先保障生产的同时,深挖经营降本潜力。

作为油井施工作业用“甲供料”需求和费用管理责任部门,工艺研究所锚定“双降10%指标”,一体考虑年初预算目标和年末考核指标,成立修旧利废技术团队,立足少井高产,合理优化工作量结构与数量,加强施工环节管控,不断提升管杆、工用具修复利用力度,提高作业工具和井下用料循环使用次数。前6个月,通过修旧用旧,回收液力锚11台;通过拔管重衬等措施,抢救性修复待报废内衬管、气密封油管、内涂油管3120根,累计节约成本225万元。

突出专项运作,精准把控生产节点

今年初,采油一厂成立地面集输系统管控、注入系统管控2个专班,聚焦高耗低效等问题,努力实现由耗能大户到节能大厂的转变。

地面集输系统管控技术人员摸排梳理全厂544座井场中频电加热、复合管等耗能设备,从井口燃气炉综合利用、集输系统优化调整,以及设备设施维护改造等方面,深入剖析原因,管控生产节点,控制能耗成本。7月下旬,新井永106井投产,考虑该井伴生气资源丰富,技术人员实施“电改气”工程,调整为加热炉生产保温模式,停用两台中频电加热设备,每天节电2000千瓦时。

同时,他们利用数智信息化,设置油井回压区间值,分阶段推进远程调控改造,对54台中频电加热设备实施自动启停,单台单月可节电4500千瓦时,累计每月减少动力费近20万元。近日,在气源充足的联盟庄大站,技术人员安装天然气发电机,每天节电10000千瓦时。

注入系统管控技术人员摸排梳理全厂119台注入泵、23个注水系统,建立注入系统电量台账,根据不同属性特点,联合对计量设备、生产管网、分时注水等方面开展分类施策。针对富民微生物池曝气管穿孔,技术人员采取内部封堵技术,用最少的钱实现了注水效益最大化;针对许5注水系统注水泵与实际注水不匹配、李堡泵机组管网效率双低现状,实施系统改造,日节电1500千瓦时。

突出量化考核,资源向效益价值流动

采油一厂聚焦生产经营价值最大化,按照“像配产量一样配电量”的要求,给基层班站配电量,并在月度、年度千分制考核中增加动力费考核权重,形成生产运行一体化联动、经营效益一体化联责的管控模式。

油气集输班站结合原油进液情况,持续做好油水分离动态监测,减少污油回收、储油罐切水工作量,并根据峰谷电价,调整真一站储油罐的外输量,合理安排两台机泵运行时间,进一步降低动力费。

陈堡采油班站成立“提高平衡度达标率”专项小组,跟踪油井平衡度数据,对平衡度不达标的油井集中安排调整,一点一案管控生产成本。目前,全厂油井开井数978口,平衡度达标率从69%提升到75%。

6月以来,生产指挥中心对油区电力线路进行排查,发现真武、永安、邵伯区块电表名称不正确、电表互感比错误,研究对花庄线、联盟庄线、测井线等11条线路安装高压电表,实施精确计量,重塑生产对应关系,有效管控动力费。

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