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共绘职工“幸福同心圆”
——常州市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风采掠影
本文字数:1754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常州市工人文化宫便迎来了它繁忙而有序的一天。广场上,职工们或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独自漫步,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文化宫内的各个活动室也逐渐热闹起来,书声琅琅、琴声悠扬,各种文化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品牌“亮”起来!
这里是职工的精神家园
作为职工文化的重要阵地,常州市工人文化宫历经三年改造提升迎来华丽蜕变,不仅成为广大职工的精神家园,更是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职工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无论是歌声嘹亮的歌唱比赛,还是舞姿翩翩的舞蹈表演,抑或是笔墨飘香的书法展览,都能让职工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每年的“职工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基层活动,是职工们翘首以盼的盛事,已累计开展543场。演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内容,将党的创新理论、时代精神传递给每一位职工,让他们在欢笑和泪水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开展百场“情系职工系列文化活动”,已累计开展501场。以才艺和技能展示的形式,充分展现全市职工的高超技艺和精神风貌,共有7名歌手、2位工匠登上央视的大舞台。
“龙城职工大讲堂”则是另一个备受职工们喜爱的品牌活动,已累计开展1860场。由邓建军、张忠、刘云清、李承霞等150多位劳模工匠、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劳模专家名师团”齐聚一堂,为职工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为职工们解答疑惑、指引方向。这些讲座不仅拓宽了职工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常州市工人文化宫夜景
夜校“热”起来!
这里成为职工成长的加油站
除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外,常州市工人文化宫还致力于提升职工们的综合素质。
常州市工人文化宫不仅成了职工们文化学习的加油站,也是人们心中“诗和远方”的驿站。下班后,前往夜校学习充电、交友社交成为广大职工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夜校热”的出现也让常州市工人文化宫成功“翻红”。“职工夜校”开设了戏剧、声乐、舞蹈、书画、体育、茶艺等14大类84门课程,课目众多,可以说只要职工能想到的,这里都有。常州市工人文化宫聘请了各领域的名家名师、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担任讲师,持续为夜校的惠民课程品质助力。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职工们的业余生活,更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顺利完成各项培训课程3万余人次。
00后、90后、80后,都成了续学的“老学员”。常州市工人文化宫的“夜校”新风吹过了常州!没人指引,无关功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白天上班,工余上课”这种新生活。
茶艺课
舞蹈课
相声课
国画课
围棋课
烘焙课
服务“暖”起来!
这里汇聚传递“工”力量
常州市工人文化宫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推进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通过合作运营的方式,实现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文化宫里有工人、有文化;文化宫外有影响、有地位。
组织承办并组队参加省运会、市运会职工部比赛。承办常州市第一届职工篮球、网球比赛,第一届羽毛球、乒乓球比赛。通过“0元购”、优惠折扣等形式,让工会的普惠演出惠及广大职工。开展“礼赞劳动者”职工文艺汇演、江苏省残疾人演出、五一职工广场舞展演等活动,承办第十五届“江苏职工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演出《烛光在前》《沙家浜》《红灯记》等剧目共计99场。影院放映各类电影超4400场。承办“牵手工会、相约幸福”职工联谊活动,邀请全市单身青年共度浪漫之约,打造单身职工的交友地、广大职工的观光地。承办常州职工科技创新周,表彰职工科技创新成果。承办“奋进新征程·致敬劳动者”常州市职工美术书法作品展,彰显职工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和谐进取的人文精神。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在这里,可以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可以找到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还可以结交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
展望未来,常州市工人文化宫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追求卓越。它将继续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它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包容的胸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和伙伴,共同描绘广大职工的“幸福同心圆”,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通讯员 金银燕 记者 魏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