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读书的味道

肖日东

    本文字数:982

读书,是与良友相约,正可谓“书卷多情似故人”;读书,是场精神历练,正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更是自我境界的提升,正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闲暇之余,抛开一切的纷纷扰扰,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沉浸其中,便如品一杯清茶,体味那“甘苦人间味,浮生草木香”的人生,真是惬意。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古人读书的味道。进入现代生活,读书既是我们生活所必需,又是精神的美味佳肴,静下心来仔细读一本好书,总会令人回味无穷。读书确实是有味道的,有学海无涯的苦味,有蘸墨当糖的甜味,更有快乐享受的醇味。

首为苦味。读书没有不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便是证言。小时候背诵古文经典时的诘屈聱牙,中学时欣赏外国名著时的囫囵吞枣,大学时探究哲学巨著时的晦涩难懂,都是清苦的。需要长时间的反复咀嚼才能消化,进而转化成自己知识的营养。因为那既是升学的需要,又是事业的需求,不下苦功夫,是无法行稳致远的。可当你真正熬过了这个苦味阶段,把苦味变成了你的精神财富,你自然会体味到读书的苦尽甜来。

次为甜味。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柴屋里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吃粽子时误将墨水当作红糖水喝了,留下“真理的味道很甜”的故事。这种蘸墨当糖的甜味,是多少顿饕餮盛宴也换不来的。只有把阅读变为“悦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字里行间,让心灵和文字一起翩然起舞,这样才会在书中寻找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才会体味到诸子百家的思想美,欣赏到唐诗宋词的韵律美,品尝到世界名著的经典美。读书带来的甘甜,在不经意间转化成了自信力,渐渐地,读书也由厌倦变成了渴望,闻着书中的墨香,一切都会变得心平气和起来。

三为醇味。没有了升学压力,工作进入了平稳状态,读书也便自觉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便能体味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味。可以在寂静的夜里,在橘黄的台灯下开卷阅读;也可以在嘈杂的车厢里,在香气弥漫的咖啡厅里掩卷而思,那种将读书溶入血液之中的阅读,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是自我精神世界的提升。越是这样,越会体味到自己渺小得宛如浩瀚书海中的一粟,越发地谦卑。恰恰有了这种香如美酒的醇味,你才会下定决心“活到老、读到老”,如饥似渴,永无止境。

读书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由苦而甜,由甜到醇,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渗入骨髓。体味到读书味道的人,是轻松快乐的,更是高贵儒雅、气质不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