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宜兴茶文化的隽永雅趣

——读《阳羡茶记》

李庆林

    本文字数:1309

如你所知,宜兴,古称“阳羡”,阳羡茶也因此得名。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历时三年精心选编的《阳羡茶记》散文集,一经面世,便饱含浓郁又隽永的茶文化气韵,亦如主编该书的副会长范双喜先生所言,这是一本温暖的书,也是一本情怀之书。

该书收录了59位大家的散文随笔,整体风格雅致清新,饮茶与意趣相得益彰。这些关于阳羡茶的美妙散文,有一个共性,就是对饮茶、饮茶用具以及本土文化等,满怀情趣的生动描摹。这些大家之间,仿佛不谋而合,汇聚一处,合盘端出宜兴茶文化余味无穷的“精美饕餮”,读来受益良多。正如范双喜先生后记里的一段话:“让我们在生活中畅饮阳羡茶的美妙和甘甜,舒缓身心,享受生活,在‘茶和天下’的茶文化精神里,以《阳羡茶记》的一份文化力量,助推阳羡茶香飘万里,名扬四海。”

苏州作家范小青在《早春,我们到宜兴喝茶去》一文里说:“对于宜兴,对于宜兴的喜爱,我得要有所节制了,要省着点用了,要留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品味,慢慢欣赏,慢慢地去走、去看。”字里行间,有一种不说之说,本能地将苏州古建文化与宜兴茶文化的细微处,做了很“江南”的铺陈。既松弛自如,又情趣盎然。

范双喜先生在《芳香冠世阳羡茶》中介绍道:“从土地特质到气候、从茶树茶叶到茶具、从茶事茶俗到茶文化,宜兴和茶都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与章剑华在《永远的阳羡茶》中所说的“至唐代,茶圣陆羽到宜兴实地考察阳羡茶,认为‘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可供上方’”异曲同工,都与往昔遥远的茶圣陆羽息息相通,道出阳羡茶的深厚底蕴。我们知道,茶圣陆羽对茶文化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改造茶具,即“陆氏二十四器”,将饮茶从世俗的喝法中解放出来。而宜兴,何止阳羡茶这么简单?其陶瓷工艺,其紫砂壶传承,更是千年厚积,闻名天下。

黑陶的《家乡和茶的散叶》里,诙谐写道:“一大罐头(酱色釉罐)的茶,放在长台上,谁渴了就用搪瓷茶缸舀了喝。”活脱脱颇有三国时大缸饮酒之豪迈。作家史俊棠在《贾平凹与阳羡茶》中介绍了小说《废都》里有对阳羡茶的描写,并讲述了贾平凹曾在1989年到宜兴开会时,参观了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对宜兴紫砂壶的精致与文化积淀赞不绝口。

阅读这些大家的文字,宜兴茶文化的隽永雅趣扑面而来。

作家海笑在《茶醉宜兴君莫笑》一文里说得特别好:“有人把紫砂壶比作茶之母,把金沙泉水比作茶之父,把阳羡茶比作茶之女,这三者合一便产生了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的宜兴茶。”诚然,饮一杯新茶,呷、啜、品之间的妙趣意境,绝非喝咖啡、喝雪碧、喝可口可乐所能相比。叶辛先生在2022年春天时,收到友人寄给他的宜兴红茶,在散文《阳羡茶的春天》中,谈及又一次喝到阳羡茶的真切感受,他说:“打开茶盖,红色包装上印有一首古诗中的两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很有意思。

读这些散文,深刻体会到阳羡茶的文化内涵以及生命活力,不啻最大的精神愉悦,并迫不及待地想啜饮一杯宜兴的清茶……书中委实大家云集,还录有叶兆言、赵丽宏、李国文、储福金、尹汉胤、范培松等名家的美文,恕不一一赘述。

此书还可当作宜兴阳羡茶的百科全书来读,每篇散文都具备深厚的文化积累,并意蕴十足地流淌着对于阳羡茶的喜爱之情。借用主编范双喜的话,宜兴茶文化的隽永雅趣,不仅会名扬四海,也定会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