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对生命个体的真诚探究
——读黄灯《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
本文字数:1391
甘武进
黄灯“二本学生”系列新作
5年寻访学生家庭的笔记实录
脚踏实地追溯和还原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每一个学生的身后
站着他千里之外的父母
哪怕是二本院校,也需要孩子的努力,和家庭的托举
多偏远的村镇,教育始终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首选路径
《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黄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2月版
“2019年1月23日,离春节仅仅十来天。按照先前的约定,文瑜邀我这个春节前去S县,顺便去她家看看……”翻开《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这本书,作者自2017年暑假,开始了去学生家看看的漫长旅途。在中国的教育语境中,这个过程被称为“家访”,也是传统教师角色的一项日常工作。可对她而言,这种跨越时空的走访,完全超出了日常“家访”的边界,从“讲台之上”走进“讲台背后”的发端:她能看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背后,站着学生千里之外的父母。
黄灯,中山大学文学博士。2020年出版《我的二本学生》,关注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此书系其系列的新作,记录她在2017年至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的小城、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兄弟姐妹、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我们与我们的生活周旋竭尽全力,你也为你的人生奋不顾身,这就是我们彼此教会的爱的教育。”
“在研究二本学生这一群体时,我选择回到现场和本源,探访他们出发的地方。”2017年暑假,作者应学生黎章韬的邀请,到了云南腾冲。“坐在雨天的茶桌旁,听他爸爸讲起早年在缅北的伐木经历,他平淡地叙述一切,我却听得心惊肉跳。”章韬的童年,尽管父母和其他亲人对他施加的教育,依旧沿袭传统的惯性,但独生子和长孙的身份让章韬事实上领受了不少自由与散漫的爱。虽然勤劳早已成为刻在父亲骨子里的基因,自己一天也不愿意耽误干活,但他从未逼迫儿子去干太多的体力活。
“旁边黑乎乎的,我将电灯接到天台,看看星星,看看月亮,听听风声,一个人躲在这里写东西,特别安静,特别美好,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作家。”莫源盛,是作者所有学生中,对梦想描述最为具体、最为感性的。他的家在郁南历洞镇。“从家里出发,到达镇上小学,来回花了七八个小时。”莫源盛的求学经历,作者无法抵达他提到的每个地方,却看到他生命的来路和底色。她意识到,唯有回到现场,抵达莫源盛课堂提及的“打火把的小路”,她才能理解村庄的天台为何会承载他的梦想。
“陪伴学生回到他们成长的地方,一种被遮蔽的力量,总能在年轻人身上神奇地复苏。”张正敏与家庭环境、社会偏见对抗的自觉,以及大学期间彻底接纳自己、直面个体真实的勇气;于魏华从父母职业中习得的商业敏感和行动能力,以及对金钱的管理意识和根深蒂固的独立观念……在此以前,作者对二本学生群体整体的去向过于悲观,当有机会看清他们一路走来的坚韧和勇气,他们作为个体所彰显出的自我成长愿望,终究显示出各自的主动性和力量感,并由此散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此书延续了黄灯在《我的二本学生》创作中的真诚和恳切,这是对生命个体的真诚探究,也是对文字本身的真诚;还原了学生成长的艰辛和喜悦,贴近了自己的学生,也贴近了家长,并在更深的意义上贴近了教育、贴近了当下中国的现实。二本学生获得的关注少,但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现实里,在各行各业里,都有很多优秀的二本学生担当大任。二本学生们,直面真实的自己,勇敢地和世界对话,起点不是终点,终点由你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