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64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很暖心
本文字数:1273
王玲在辅导孩子
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创办18年来,为涟水117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服务,有家长、有康复学生,为表谢意,赠送康复中心锦旗64面。这64面锦旗的背后,是中心创办人王玲关爱残儿康复的大爱故事。
王玲原来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早先因为婆婆身体不好,加之自己双胞胎孩子没人带,她便辞职在家带孩子。2000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南下苏州,在一家医院做后勤工作,医生了解到她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并有5年的幼教工作经验,便介绍她到苏州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做康复教师。她带着对这份工作的崇敬和热爱,刻苦努力,向其他人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决心为听障儿童康复工作奋斗终身,扎根苏州。
但是,2005年9月的一天,当一名涟水籍的听障儿童佩戴昂贵的助听器走进苏州的康复机构,咨询了半天,因为花不起更昂贵的康复费用而失望离开时,王玲心酸地流泪了,为家乡更多残疾的孩子流泪。于是,在家乡创办康复中心的想法在她心中萌芽。
2006年王玲毅然回到家乡,通过半年时间的筹措,开办了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当时中心面积只有80平米,2名工作人员,为4名孩子提供康复指导。王玲带着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现在康复中心已有2000多平米校舍,拥有40余名专业团队,每年为100多名孩子提供专业康复指导。
王玲和她的团队,每天接待不同类型的儿童及家长,有的是听力障碍儿童,有的是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有的是孤独症儿童……孩子们都是懵懂无知的笑脸,而每一个咨询的家长都是愁容满面。怎样让他们走出阴霾,让孩子们顺畅交流,成了王玲和儿童康复中心奋发前行的目标。
康复中心开办的第二年,有一个叫兰兰的孩子,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没有人陪她康复训练,父母把孩子全托给王玲,当时兰兰只有4岁,王玲每天上班时间带着兰兰康复训练,下班回家也要带着兰兰,除了要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做家庭康复训练;当时王玲的孩子8岁,因为没时间陪伴自己孩子,她的孩子觉得王玲不爱他们,嫉妒兰兰夺走了他们的爱,每每想起这些事,王玲都会觉得愧对自己的儿女。
令王玲记忆深刻的是磊磊的故事。当时磊磊18个月大,父母离异了,爷爷奶奶在乡下种田,奶奶在康复中心附近租房子带磊磊做康复训练。当时,奶奶想帮磊磊购买一对助听器,因为一时拿不出3万多元钱,请王玲帮忙,王玲立即帮奶奶筹齐3万多元钱,在最短时间内为孩子戴上了助听器,为孩子抢救性康复赢得时间。有时奶奶农忙回家收割耕种无法按时带孩子康复时,王玲叮嘱磊磊奶奶说:“奶奶,您回家忙吧,放心把孩子给我带。”经过三年康复,磊磊的语言还不是很流畅,那时,磊磊奶奶因为要回家照顾80多岁的老婆婆,不得不带着磊磊离开机构时,着急万分。王玲带着老师,一次跑几十公里路,每周都到磊磊家里为他做康复训练,磊磊奶奶感动得无以言表,逢人便说:“王玲就是磊磊的妈妈啊。”
玥玥做耳蜗了、毛毛会叫妈妈了、文文在省里参加演讲比赛获奖了……这些年,每年都有儿童家长赠送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王玲和她的团队成就了孩子们,孩子们也成就了她们的幸福人生。现在,涟水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已被确定为涟水县听力语言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被市妇联表彰为淮安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周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