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日本人圆周率谱曲,南京退休教师程新林叫板:
“22年前我已创作完成”
本文字数:1249
本报记者 赵叶舟
图为年届七十的程新林依然每天笔耕不辍。 赵叶舟 摄
程新林老先生见到记者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22年前就已创作完成,并且有证据证明,日本人怎么能说自己是原创呢?”
引起程老先生不满的是最近网络流传的一部视频,一位日本音乐爱好者利用圆周率数字谱曲,并用钢琴演奏,视频打出的字幕是原创,这让程老先生有些不乐意,他认为,日本人即便不是抄袭,起码也是借鉴了自己的作品。
稍有点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圆周率π是3.1415926……这样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由于其独有的特性,因此不少人终其一生进行挑战,寻找其规律;一些喜爱数学的孩子还以背诵圆周率小数点之后多少位相互较劲。
程新林老先生说,自己是教数学的,退休前是南京第十七中学的数学老师,一辈子浸淫数学难以自拔,著有《数海泛舟》等数学专著20多本,是北京《数理天地》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数学编辑,曾出任过《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命题组成员,也曾参加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命题。
“这件事情我是想较个真,因为的确是我原创的。”程老先生说。1994年,当时还在南京第十七中学任教的他由于喜爱音律,偶然之间想到,是不是可以用圆周率谱曲?闲暇时间,他选取圆周率前85位数字进行谱曲,创作时,1、2、3、4、5、6、7作为哆、来、咪、发、嗦、拉、西,将8当做高音1,9当做高音2,0作为休止符,小数点作为附点音符处理;并将自己的创作成果投递到当时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初中生之友》,很快就在当年7-8月刊上正式刊发。程老先生说,他开始并不知道日本音乐爱好者的创作,是偶然间朋友给他发送了一个视频他才了解到这件事。“日本这位爱好者在音阶、音律甚至高音、休止符的用法都和我一样,这怎么能算原创呢?我才应该算是正版吧!”
程新林出生书香世家,今年69岁;早年在安徽生活,曾荣获安徽省首届“书香世家”称号。除了数学和音乐,程新林还非常热衷文学创作,幽默作品集《笑海拾贝》早年就已经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剧本《课堂雅座》和《二婚记》即将由安徽等地剧团搬上舞台。程先生说,自己的父亲是旧社会的私塾先生,自己和老伴都是数学老师,小女儿目前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语专业教授,“和出过很多书获得过不少荣誉相比,我更看重的是自己和家人为教育事业做的一点贡献。”程老先生认真地说。
对于日本音乐爱好者是否涉嫌抄袭,记者咨询了江苏律师网的首席律师胥家山先生,胥律师表示,在判断是否抄袭的问题上,文化领域的作品很难判断,首先是没有标准可以参考,其次是从人脑结构来说,比较相似,很可能同一个点子大家都能想到,只是时间有先后而已。当然,如果原封不动照搬,那肯定是抄袭,但只是相似,就很难判断。胥律师说,程老先生的作品和日本音乐爱好者的作品不尽相同,两人选取的圆周率小数点之后的位数也不同,尽管在一些细节上想法一致,但很难证明是对方抄袭,最多是借鉴或者受到启发;“如果当年程老先生申请了作品专利,有了版权,现在打官司相信肯定可以获胜。”胥律师也替程老先生遗憾。
程老先生也表示,当时创作完全没有考虑到版权问题,如果换到今日,著作权意识提高,肯定会向相关部门申请专利,就不会让自己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