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生活更加美好
——记常州“东晓工作室”二三事
本文字数:2081
图为“东晓工作室”成员在工作现场。 徐匡浩 摄
“东晓工作室”以常州市劳动模范、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史东晓同志名字命名,成立于2014年8月,由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13名职工组成,平均年龄34.7岁,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基层环卫科技团队。
自主创新 成果不断
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的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是常州市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承担着常州市区生活垃圾、焚烧残渣(飞灰)的卫生填埋和辖市区内工业固废安全填埋、渗沥液处理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监管等工作。属国家Ⅰ级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大体系”认证。
在一般人看来,垃圾填埋无非是找个坑把垃圾埋了就可以了,没想到这里面还有那么多的技术问题存在。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自成立已来,一直以问题为导向,在工作内容的外延不断拓展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工作,有了之前的逐步积累,以及“东晓工作室”成立后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运行中存在的难题,为自身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对整个环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史东晓同志的带领下,“东晓工作室”全体成员齐心协力,自主创新,不断地攻克一个个难题。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先后研发出多项科研成果,并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了运行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障碍。
以一带多 协同发展
万事开头难,在“东晓工作室”成立之初,团队成员除几位同志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外,大部分都是在填埋作业一线的年轻职工。为了攻克在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又不影响填埋作业的正常进行,史东晓同志采取了以“以生产检验科研、以科研帮助生产”的模式,做到生产、科研两不误,同时工作室内部由史东晓同志“以一带多”,建立师徒关系,实现“传、帮、带”。
比如,随着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提高,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变得尤为重要,而对餐厨垃圾的含水率、物理成分、油脂含量进行分析,实验探讨餐厨垃圾的特点,可以为以后餐厨垃圾有效处理奠定基础。在工作室成员对餐厨废弃物成分进行取样研究的时候,碰到了餐厨废弃物随天气、季节等影响成分变化大与怎样有效取样等诸多问题。就在课题一筹莫展时,史东晓同志率先垂范,查阅大量资料,常常在现场一呆就是一天,指导工作室成员不断对取样工具进行改进,同时提出对不同典型时段的餐厨废弃物进行分类分析整理。经过几个月艰苦的奋斗,终于完成了对成分数据的分析,虽然有部分数据存在问题,但是离成功已经近在咫尺,整个过程中工作室成员受益匪浅。
攻坚克难 硕果累累
在团队合作中,工作室成员在史东晓同志的引领下茁壮地成长着,不断地汲取智慧的火花,创造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垃圾堆体HDPE膜覆盖的雨污分流效果,一直是垃圾填埋处理行业中一个老大难,常州垃圾填埋场也同样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工作室成员刻苦钻研,尝试各种可能有效的方法。从刚开始不断的失败到逐渐看到细微效果,再到最后成功,一路走来“越挫越勇”,终于研究出了“钢钎+木板”的膜覆盖装置,此装置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雨污分流问题。以常州市生活废物处理中心为例,生活垃圾填埋现场覆盖面积达9万平方米,2015年年降雨量为1499毫米。利用HDPE膜覆盖装置后,80%的雨水可以不进入垃圾堆体中,从而可以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约10.79万吨,每吨处理费按80元计算,一年节省渗滤液处理费用860多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填埋场现场作业环境。目前,垃圾堆体“钢钎+木板”的膜覆盖装置,已广泛用于国内生活填埋场作业现场,成为行业管理中“标准配置”,这个覆盖装置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实践出真知,创新出成果。史东晓同志对工作饱满的热情鼓舞着工作室成员胜不骄,败不馁,一再攻克技术难关。在垃圾填埋处理中,渗滤液处理一直是个难题,而其中的浓缩液处理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浓缩液处理大多数采用回打到调节池等措施,日积月累将由于盐份的富集而导致处理系统最终崩溃。少部分采用了蒸发处理工艺,但也存在着处理成本大、管道容易腐蚀等缺陷。针对这个难题,工作室研发出了一种浓缩液回灌工艺,有效的为填埋场解决了这一问题,特别是对中小型垃圾填埋场更为实用。它是将垃圾堆体作为一个“生物反应器”,浓缩液通过独特设计的回灌布置结构注入到垃圾堆体中,通过微生物菌的降解作用和垃圾堆体的截流、吸附作用,使大量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这一技术为解决浓缩液出路找到了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该工艺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目前,在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填埋现场建成有相应的示范工程。以每天回灌100吨浓缩液为例,每年与蒸发工艺相比可节约处理费250多万元。
就是在这样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环境下,“东晓工作室”还开展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结垢成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工作,先后获得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级各1项、拥有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同时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10多篇。
周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