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王晓福:技术绿茵场上的“旋风小子”
本文字数:1238
记者 陶睿 通讯员 李远征
只要努力,梦想从不遥远。
他,既作为技术能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也担任分厂团支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各种活动;既取得过江苏省车床技术比武三等奖、南京市钳工比武二等奖等成绩,也获得过南京市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中航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眼前这个年仅27岁的小伙子名叫王晓福,是中航工业南京机电壳体零件加工分厂的一名钳工。聊天中,他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青春活力。
坚持,厚积薄发。钳工刘伟是王晓福的师傅,有天在加工某型涡轮产品的过程中,刘伟发现涡轮内部有个瓶盖大小的突起,无法通过机床加工去除,便抱着涡轮在钳工台前坐了一下午,用刮刀一点点将瑕疵清除干净。王晓福从师傅认真的表情中学会了坚持,便在做好钳工工作的同时,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琢磨数控加工知识,提升自我。转岗到数控车岗位后,他边跟着师傅干活,边在网上找资料自学,技术越来越熟练,甚至可以和师傅一起讨论产品加工方法的改良和宏程序的编制。
细致,工作必备。有次接到加工很多产品的任务,王晓福仗着技术过硬,马马虎虎迅速完工,可师傅刘伟一件一件地测量后,发现有两个产品的螺纹深度浅了0.5毫米。“飞机要是因为你的一个尺寸超差而坠毁,你能承担后果吗?”刘伟的这句话至今让王晓福记忆犹新,时刻提醒着他“质量就是航空人的生命”。如今,王晓福也开始教徒弟,每次填写检验记录卡时他总是认真地将产品挨个测量一遍。他说:“工作要注重细节,如果每个环节产品尺寸都差一点,生产出来的成品就有问题了。”
学习,永不止步。王晓福喜欢为自己的工作不断储备新知识,经常下班了还拿着机床机加工类的书籍仔细研读,并不时在机床上编写程序。加工易变形零件等产品时,他多次向老师傅请教,在装夹方法、切削参数、产品测量上进行反复试验,随时记录自己对加工产品的设想图案和心得体会,以便空闲时结合网上的机加工视频研究新方法。最近,“爱捣鼓”的王晓福开始研究编写通用宏程序来提高产品加工效率,他希望能在产品加工应用时,只要往程序模型里面填几个数字,就能加工出需要的产品。
敬业,成为习惯。平日里,王晓福经常加班,每次都是把工作干完干好才离开单位,在他看来,敬业就是要把产品加工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确保产品质量过硬。谈及如何高效率工作,他笑道:“每天给自己一个要求,培养出好的职业习惯。”为更好地遵守单位制度,他定下一些小规矩约束自己,如中午不到11点45不去洗手、不会停工,下午到点准时站到机床旁边、开始干活。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后,面对从劳务工向正式工的身份转变,王晓福并没有丝毫懈怠,而是更加努力地钻研新技术,更加用心地制造好产品,他说:“要保持优秀,不能轻易就被别人超越了!”
王晓福喜欢踢足球,在球场上只要是自己能追到的球,他都会尽全力去追。“集团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中,还没有40岁以下的青年。成为中航40岁以下的首席技术专家,是我的下一个目标。”王晓福像个不知疲倦的追风少年,在技术的绿茵场上不停奔跑着,追赶着,把象征胜利的一个个足球踢进梦想的球门中,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