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不负萝卜乡味香
吴光明
本文字数:1142
立冬一过,老伴购买白萝卜的频率明显高了起来,隔三差五买回几斤,变着花样吊人胃口。家乡地处江海平原,几近农户都种白萝卜,外地来如的名人也爱如皋萝卜。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有幸陪同来如皋采风的碧野,跑遍了古城周围新民、东陈、大明等几个优质萝卜主产地。不久,我就看到了先生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的散文《如皋好》:
“如皋特产中最有趣的是‘捏颈萝卜’。这种萝卜起名为‘捏颈’,颇有滑稽之感。但它白嫩,小而圆,生吃,甜而脆,比北京的‘萝卜赛梨’更富于风味。如果薄皮上出现裂纹,那就更嫩更甜更脆。这种‘捏颈萝卜’,只产于如皋,尤以东北郊出产的更为质佳味美。”
先生所写的“捏颈”是家乡的一种优质白萝卜,个头小,圆滚滚,白如凝脂,颈盘细长,宛如美少女的脖子,故名“捏颈儿”。这与如皋千余年萝卜栽培史有关,相传在唐太和年间,如皋定慧寺僧侣就早有种植,曾用自种的萝卜雕刻成莲花等馈赠施主。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培育出茎盘似颈的“捏颈儿”、形似鸭蛋的“鸭蛋头”、百日可收的“百日子”等良种萝卜,以皮薄脆嫩、多汁味甘、嚼而无渣享誉四方,也留下了“如皋萝卜赛雪梨”等美好传说。
我不知道萝卜与长寿有多大关系,但生在长寿之乡知道家乡的大人小孩常把“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如皋萝卜咯嘣脆、吃了能活百来岁”等俗语挂在嘴边。如皋人一年四季离不开萝卜,就连萝卜缨、萝卜皮也不会轻易放弃。生吃、熟烧、腌制,经典加创新,五花八门。不少人看重生吃,认为萝卜中的淀粉酶、维生素不耐热,生萝卜性辛寒,有止渴清热、化痰定喘、利导解毒等功效。
当然,凉拌也是一种不错的生吃法,缨子焯水后加盐糖、香油或芝麻等拌凉菜,有种刚柔兼济的脆,如不焯水格外脆,带有泥土的芬芳,《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说的就是不焯水生吃;还有萝卜皮稍留厚一点儿,切成条块,拌上老抽、香油、糖醋和花椒油,那也是一道味道特别鲜美的凉菜。小时候,我们孩子谁有个头痛脑热、咳嗽涨腹等小毛病,母亲就用萝卜加冰糖炖烂后让其吃下去,睡一觉大体都能“药”到病除。
将萝卜腌制成萝卜干,可谓家乡人的一种经典吃法。据《如皋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如皋就设数十家作坊,加工腌制萝卜干,开发的系列产品一推出便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如今早已成为江苏著名特产,行销国内外。我曾在古城河畔的国营如皋酱醋厂亲眼见过萝卜干的加工腌制,那精心挑选的白圆萝卜加上精湛的腌制工艺,腌制出来的萝卜干微微卷曲、色橘红、有光泽,口感脆嫩无渣、甜中有咸、香味扑鼻。
一次,父亲去20多里外的集镇卖白菜买回一纸袋萝卜干,原本是作早晚下饭菜的,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经不住甜脆脆香喷喷的诱惑,你抓几片我取几块,等到晚上粥上桌,袋子里萝卜干已所剩无几。萝卜甜美,不负乡味,我不仅常食,还常常将它作为特产邮送外地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