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那年我采访新四军老战士
钟远红
本文字数:1326
一直以来,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似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码字。采访过很多人,但最难忘的,还是2013年我采访的一名新四军。
当时我在南化公司南化报社工作。元宵节刚过,气候乍暖还寒,我接到杨玉贵老师的电话。他说要策划编纂一本书,集中反映南化那些离休或退休的曾为新中国成立与民族解放出生入死的革命老人。
三月中旬,由六合区文广局、第二文化馆牵头组织召开了首次作者和相关人士的见面会,时任南化公司干部处老干部科科长王雪平出席并介绍了一些老革命的生平与简况。我受命采访的是万长林老人。根据王雪平提供的电话号码,我联系上了万老,向他简单地陈述我的来意。电话那端的万老对组织上的这次抢救性地搜集与整理文献的举措表示肯定,再三说:“好事情,好事情!”至此,漫长而琐碎的史料搜集与整理工作开始了。我隐隐感觉到,那淹没于历史深处的零星光亮正一点点闪闪烁烁地照拂过来。
第一次采访是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我怀揣着介绍信,叩开了房门。一位慈祥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就是万长林。万老听说我的来意后有些顾虑。他说“我现在年纪大了,过去的事情有些记不清了,我捡记得的说吧。”
随后他拿出两枚纪念章,一枚是1955年中共中央颁发的解放奖章,一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万老惋惜地说,还有几枚纪念章和过去的老照片在搬家时遗失了。据老人介绍,他入伍没多久就参加了莱芜战役,随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告诉我,在这么多年的战争中,所幸没有负过伤,这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采访过程时而是梗概式的某次战斗,时而又是时隔多年的某个时光碎片。结束采访后,我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那段时日里,我疲于奔命,夜不能寐,总是努力地想离真实的历史近些、再近些,刨去岁月的浮土,还原事件本来面目。
我问万老,打仗时害怕吗?他坦言:“有些紧张,但是你不打敌人,敌人就打你啊。”万长林骄傲地告诉我他是陈毅的兵。我查了相关资料,原来万长林当年参加的新四军是没有参加长征的南方红军游击队组建的。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当局发动皖南事变,围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1月17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采访、资料收集与写作过程中,我一直深陷于万长林个人的革命历史中不能自拔。与其说是万长林的个人历史,不妨诠释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一个普通且平凡的农家子弟,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锤炼成长。
我至今仍然记得万老让我热泪盈眶的一段话:“那时,死人、牺牲的事天天有,有些战士入伍的第二天就牺牲了,有的牺牲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就好像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似的……”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
此时此刻,我坐在书桌前再一次捧读《被岁月遮掩的硝烟》这本书,那一缕缕被岁月掩盖的硝烟逐渐清晰地弥漫开来……掩卷沉思,相对于他们,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是多么幸福!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或许真的快让这一缕缕硝烟被岁月渐渐冲淡了。但是我们不能忘、更不敢忘,为了红色政权的建立,有多少革命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让我们向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战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