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贾伟:走出茶山天地宽

    本文字数:1838

贾伟表示,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要挖掘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聪明与潜力。

“持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不断求变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如果停步不前,你就会失去立足之地。作为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我们更要把敢闯敢试和勇于担当的特质发挥出来,以变化为驱动,从变化中突破创新,推动社会进步。”近日,巧邦宿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巧邦(宿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有机硅、硅烷改性聚醚(MS)、聚氨酯、硅烷改性聚氨酯等系列胶粘剂产品为一体的公司,拥有10位以博士硕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稳定技术生产团队30余人,销售团队10人,在环保类粘黏剂、STP树脂具有行业领先技术优势。

85后的贾伟,利落的寸头、精干的身材,谦逊中带着自信,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美好情怀。2008年,贾伟从浙江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一心想着在大城市闯一闯,先后辗转杭州、南京等地,当过设计师,也开过公司,在外打拼的经历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

在多年的历练中,他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他给出的答案是:写好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

在外面闯荡几年有苦也有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但贾伟也一直惦记着家乡的茶叶。他的父亲是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第一批种植安吉白茶的茶农之一,当地曾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如今作为安吉白茶第一村,家家户户靠种茶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而贾伟更是做梦都没想到,因为这片叶子,跳出农门的他又重回家乡创业,还把这片叶子做出名堂,又送到西部贫困山区,书写了“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的新时代传奇故事。

2012年安吉白茶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和招牌,从黄杜村慢慢走向了全国。彼时,贾伟父亲也一改先前的态度,主动建议他回乡看看,能不能从白茶中寻找出路。

2013年,贾伟回到黄杜村,接管了父亲的小明茶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语茉茶业有限公司。既然决定开公司,就要重新学习有关茶叶的一切知识。“白叶一号”的育苗、种植、炒茶制茶各个环节和茶园管理,贾伟总是虚心向父亲及前辈请教,又到全国各地学习,去新昌学摊青,去云南参观古茶园,去桐木关学发酵……看到他认真做茶,父亲很开心。

因为卖茶叶,父子也曾冲突不断。贾伟喜欢用年轻人的方式卖茶叶,跑市场、参展会,把重点客户从茶叶批发商逐渐转移到零售店铺和零售网店;父亲以他自己多年卖茶的经验,认为不能这样搞。在生产过程中,贾伟重视客户的需求,为他们“个性化定制”;但炒了一辈子茶的父亲对此不能理解。

在贾伟的坚持下,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创新。第一年贾伟卖了3000多斤白茶,第二年又卖了4500多斤,还将茶叶销至国外。从那以后,父亲认可了他的营销模式。其实贾伟知道,这位老茶农对于叶子的感情比他深得多,好茶卖出好价钱,对茶叶来说也是一种肯定。现在,语茉茶场有100亩,还有1500亩定点合作茶农的茶园,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贾伟觉得做茶就像画国画。好的茶就像上好的宣纸,火就像画画用的墨,火的高低,就像墨的浓淡。至于制茶手法就像作画技法,见山显水。他要用这片叶子,绘制出一幅美丽的画。

除了白茶,他还大胆改良传统工艺,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多品种,着手进行多款新产品制作与研发。为了一片“安吉红”,贾伟整整研制了3年,往来福建武夷山、云南凤庆等地,向红茶大师们学习,看茶做茶,再根据安吉白茶与其他茶种的不同,寻求最适合的制作工艺。他以缔造工艺品一般的情怀和要求,注重赋予产品内涵和温度,把产品做成“无言的诗、立体的画”。

2021年,贾伟在南京创业时候的“老东家”伸来了橄榄枝,邀请他一起干,从事化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一下从农业进入化工业,他起初是抗拒的。但他逐渐感觉到,这位“老东家”不仅是投资人,更是他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

作为一位长期在商海锐意进取的青年企业家,他一日不敢懈怠,坚持学习、自觉充电、开阔视野。他挤出时间先后参加了国内高级企业管理等方面学习,花了一年多时间考察学习化工制造企业精益管理的经验。2022年底,他在宿迁成立巧邦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高性能密封粘接新材料研究和生产,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管理方法应用到本公司管理创新中,指导和引领了公司的转型升级、提高质效、快速发展。

贾伟认为,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不学习不读书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企业每个人都是创业创新的主体。组织起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件非常艰难和重要的事情。激发起他们的热情,挖掘出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聪明与潜力,并将他们协调起来,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龙腾 丁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