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高粱红醉秋

陈常青

    本文字数:1246

“盛夏千竿绿,当秋万穗红。”“碧叶舒伸铺沃野,红头翘挺映霞烟。”秋风送爽,高粱映红天际。带着对高粱的眷恋欣赏与喜爱,再次走进高粱地头,享受红映霞天的美丽。

只见成片的高粱一眼望不到边,给大地上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宛如大地上红色的裙带。秋风吹来,俨然是天地间的舞者,蹁跹着曼妙的腰肢,裙带飞扬,飘摇出的层层涟漪,一片惹眼的美丽。看那高粱穗,娇艳里含着羞涩,火红中缀着朴素,一片馨香沁人心脾。高梁的香,像一个少女的浅笑,是来自纯净灵魂的流露,淡香里有微甜。看着这成片高粱,不禁想起小时候的那段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放学去割猪草。小伙伴们一路开心地唱着“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割了半篮子猪菜,觉得口渴,看着大片的高粱地,绿意泼满了整个田野,那醉人的绿色,泛起的甜味夹裹着清新的空气,似乎感觉更渴了。就钻进一片高的高粱地,注视着、搜寻着那些又细又矮的高粱杆,我们叫“哑秆”或者“甜秆”。当我们找到“甜秆”,用小镰刀把高粱一节一节地截开,然后用牙齿咬着高粱秆剥下高粱秆的外皮,露出白白的肉时,便一口咬下去,咬入口时的甜汁与唾液混合,立马泛起满嘴的甜香。这种滋味是一直到现在嘴里还留存着的味道,那是温馨的味道,纯真的味道,亦是乡愁的味道。

元朝王祯在《王祯农书》中对高粱用途曾这样写:“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熟时收割成束,攒而立之。其子作米可食,余及牛、马,又可济荒。其梢可作洗帚,秸秆可以织箔、夹篱……”可以见得,高粱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当粮食,它的秸秆还可以用来建房子、编制凉席,高粱穗制作扫把,余下的还可以用来做玩具、烧火等。

记忆里在高粱成熟时,妈妈把饱满的颗粒用锄头刮下来,高粱莛整齐地放好。满地的穗粒就像晶莹的红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分外耀眼。红红的穗粒映照着妈妈温润而幸福的脸庞。然后,她把脱粒后高粱扎成一把把灶刷或笤帚,再把高粱莛用刀剪切整齐,切下来的边角料,我们自己动手做成玩具:把高粱秆皮按照自己的需求劈成一条条,插接在秸芯上,做成可爱的、没有镜框的眼镜;或者用针线串成串,因为撞击声很响,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就像风铃一样给人以美好的向往与憧憬。这些不起眼的玩具曾陪伴我们快乐的童年。

在经济匮乏的时代,每逢过年时,家家就用高粱碾成面粉,用开水烫好,搓揉成一个个小团。家境好的,包上芝麻糖馅子,放入节省半年的油锅里,孩子们踮着脚尖站在锅边,闻着一年一度糍粑的香味,袅袅的甜香中氤氲着快乐幸福的脸庞。

如今,高粱摇身一变,从灰姑娘变成了红公主,从小家碧玉长成了大家闺秀,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片片红彤彤的高粱吸引了众多前来打卡的游客。人们欢笑着,与高粱定格美丽瞬间。

“高颗大穗有光华,万垄参差斗晚霞。”夕阳中的高粱宛若天边行走的晚霞,红遍田野阡陌,映红了天际流年。不知是秋风痴醉,吻红了高粱,还是高粱如霞,染醉了秋香,红得耀眼,红得璀璨,像极了红火的生活,红火繁荣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