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四大工程”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
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
本文字数:2196
在技术课堂现场,技术骨干为青年职工讲解设备检修知识
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句电公司”)隶属于能源类央企中国华电集团,现拥有4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及一座吞吐量1750万吨/年的煤炭储运中心,是江苏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职工总数572人,其中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493人,占比超86%。
近年来,句电公司党委进一步发挥产改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实施“铸魂、智慧、励能、幸福”四项工程,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为创建“世界一流水平港电一体化示范单位”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铸魂工程”,把“产改”要求树到职工心坎上
句电公司深化全员铸魂工程,用思想政治教育牢固信念、用党员“五亮”工程做实行动、用劳动精神指引日常,让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把引领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2020年以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党员“五亮”工程、“百年党旗红·追梦新时代”职工思想文化系列活动,形成“我奋斗我幸福”的精神品格和人人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干事氛围。
实施工人党员“五亮”工程。搭建“5+2+N”工人党员“五亮+”体系,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业绩、亮形象”活动,拓展出亮作风、亮党员责任区、亮设备主人等特色工作,全体党员亮出管理类提升项目87项,生产类攻关项目112项,发挥工人队伍的党员引领作用。
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秉承“创业、创新、创一流”的“三创”劳动奋斗精神,引领广大职工在艰苦的基建期以“三个不怕”攻坚克难,在绿色低碳转型期以“三个不相信”披荆斩棘,凝聚起句电人的精气神。培养江苏省劳动模范1名,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18名,各类技术能手32名,让产业工人有待遇、有名誉。
实施“智慧工程”,把“产改”导向立在价值创造上
句电公司深化创新智慧工程,优化顶层设计、搭建创新平台,凝聚全员智慧,推进企业发展。
厚植技术创新基因。句电产业工人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攻关任务,一期工程被国家能源局评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国产化示范工程”,近两年建成国内首台百万机组烟气碳捕集示范工程,围绕发电机组智能化DCS控制系统“卡脖子”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首次实现百万机组自主可控,打破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同时,深化环保技术攻关,历年来投入超28亿元,应用尿素脱硝、超净排放等技术,环保排放指标优于欧美发电国家。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实施“聚智”职工创新创效激励计划,以劳模团队(职工)、“晓斌大匠”“金山”节能环保青年创新、“康师傅”培修创4个创新工作室为孵化平台,形成“1+3”职工创新工作室体系,建立“岗位专家、技能讲师团、专业人才”的三支攻关队伍。仅2022年共开展技术攻关项目50余项、QC课题攻关77项。《高效低能耗的SCR脱硝技术与系统管理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另有17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电力行业科学进步或技术创新奖项。
实施“励能工程”,把“产改”关键落在能力提升上
句电公司深化产业工人励能工程,创新实施“六五三”素质提升项目,让产业工人“更有奔头”。
创新构建素质提升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产业工人绩效考核、技能与资格挂钩、取证专项奖励、交流任职、轮岗锻炼、培养评价等六个机制,落实党组织重视、人才分级规划、渠道畅通、路径多元、强化培训等五项保障,强化激励驱动,落实绩效激励、岗位激励、价值激励等三项激励,让产业工人从薪酬、岗级、荣誉等三个方面得到个性化的激励,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
打造专家型人才队伍。以产业工人为重点,打通技术、技能晋升通道,评选两级“专家库”人才70人,最高每人可获得津贴18万元,每年补助到专家队伍中的特殊奖励、津贴合计200万元。截至目前,共有中级以上职称185人,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130人,合计占职工总数的55%,产业工人队伍素质过硬,满足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的需求。
实施培训提升行动。立足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实施“10+N”培训提升体系,采取“内部大拿+外部名师”的内外师资结合,“理论学习+实战演练”学用结合的能力提升方式,2022年开展产业工人培训37场,累计培训过关人次4500人次。2020年以来,工会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60余项,参赛人数达1500余人次,培养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1人,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2人,提升了职工技能水平。
实施“幸福工程”,把“产改”成果放在职工服务上
句电公司深化企业幸福工程,做好职工服务,营造“大家庭”氛围,全力打造职工满意的“幸福企业”。
优化薪酬奖励体系。发挥激励作用,实施向产业工人倾斜的收入分配政策,加大生产部门奖金总额;针对生产一线安全压力大、生产任务重,设立节能运行奖、检修消缺等专项奖励。同时实施技能导向激励,对多技能人才实施嘉奖,产业工人比管理人员收入高12%;让职工共享发展福祉,近3年来产业工人收入年均增长8%。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以组织领导、制度规范和监督检查“三个到位”,常态化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对人员转岗的招聘、党员发展、月度绩效考核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开展“喜报进家门”活动,给获得各类荣誉的职工家属寄一份喜报,以先进示范激励职工。
落实“康乐美”行动。优化幸福服务,提升职工生活上的满意感。2022年开展“砥砺奋进二十载同心喜迎二十大”职工思想文化系列活动,现场慰问职工15次,累计发放福利品75万元,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职工疗休养、“清凉驿站”、防疫职工关爱等品牌工程,助力职工队伍和谐共融,企业发展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