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打造“工作室联盟” 激活产改新引擎

扬州市江都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邱永泉

    本文字数:1911

近年来,江都区总工会作为全区“产改”工作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协调抓总作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推进产改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初,区总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产改”企业整合优质资源、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确保各项创新举措有力、有效,培育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鲜明的行业特点、鲜明的企业特色的企业内部创新工作室联盟,有效激发了产改工作新活力。

江都区总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企业、下车间,把调查研究、疏通解难作为一项基本功,贯穿于推进产改工作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在对企业“面对面”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都有“劳模工作室”“大师工作室”“产学研培训工作室”等多个平台。这固然展现了企业全面发展的成果,但“多头领导、重复要求、分工过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正因为如此,成立一个“由有较强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劳模、技师、工匠人才领衔,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推动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工作室联盟就成为推动产改工作持续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

党建领航与工会聚力双轮驱动

在“工作室联盟”组建及运行过程中,江都区总工会会同相关行业、企业,充分运用工会线上线下宣传阵地,以“中国梦·劳动美·创业情”为主题,结合党史、工运史学习教育等,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产改”政策以及各级工会推进“产改”工作的措施和要求,在亚威、亨达等企业,企业党政负责人亲自授课,同时,按照“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实施、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积极打造集“思想引领、教育培训、技能提升、维权服务、文体健身”五大功能为一体的职工“学校”和“乐园”。从而有效地激发产业工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创新品牌尽责尽力、为服务社会用心用情”的工作热情。在“江淮客车”冲焊厂车间的展板上,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1~8月,仅收到职工提出的各类合理化建议就有902条、采纳902条,采纳率100%。

阵地建设与队伍建设双轨并行

今年以来,江都区总根据“工作室联盟”建设的客观需要,注重阵地建设,实施分类指导,打破不同工作室之间的“隔层”,实现信息共享,推动技术互补,开展成员之间经验交流,取得丰硕成果,一批企业分别获得了省、市、区表彰奖励。在江苏亚威、中信泰富、扬州江淮等企业,不仅硬件设施更加完备完善,“企业展厅”“安全道场”等一应俱全、布局合理,各种宣传活动也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逐步做到“活动设施优、学习条件好、职工读书勤”,“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按照“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总体要求,江都区总瞄准新发展定位,多次深入相关企业,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围绕“聚焦思想引领,筑牢改革根基;聚焦技能提升,拓宽改革路径;聚焦制度保障,激发改革活力”,多措并举,不断健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全力推动产改向纵深突破。今年以来,各相关企业与各社会主体开展百余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训,参加培训人员万余人次,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典型引领和全员提高双向发力

“用先进事迹鼓舞人,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人”,这是各“联盟工作室”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企业以推动典型培树规范化、制度化为重点,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大师工匠和其他先进典型的光荣事迹,举办各类宣讲报告会,用产业工人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生动讲述劳模工匠成长故事、分享劳模工匠成长感悟。同时,定期开展联盟工作室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职工投身建功立业主战场。搭建学习研讨、技术交流、技术协作、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的平台,组织开展“名师带徒”、产教融合、技能培训等活动,鼓励企业将职工“五小”创新活动纳入企业创新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培养造就越来越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的“工作室联盟”打破了不同创新工作室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推动了技术互补,强化了成员之间经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为今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实现跨地区、跨行业优质资源整合,提升产改工作质效开辟了新路径。

小编说:扬州市江都区总工会围绕发展需求,布局多种功能,精心设计载体,推动建立“工作室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放大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艺传承效应,发挥联盟的示范辐射作用,以“联盟”力量打造思想引领大平台、锤炼技能主阵地、提升水平大舞台和工匠人才孵化器,真正“联”出新合力、“盟”发新优势,激活纵深推进产改的新引擎,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