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遇见好书
本文字数:1586
《非普通读者》([英]艾伦·贝内特 /著,何宁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版)
一部英式幽默的精炼杰作。英国备受爱戴、两次拒绝女王授勋的国宝级作家艾伦·贝内特,为女王想象另一种“阅读人生”——给所有人的阅读通关密语,关于阅读与生活之关系的动人反思。对阅读这项活动的教化与颠覆力量,展开机智温暖的想象。
凯文爵士走了之后,女王十分困扰,反复思考着自己为何此时会突然对读书感兴趣。她究竟从哪里来的动力呢?毕竟,很少有人像她这样见多识广。她几乎去过所有的国家,见过所有的名人。女王本人正是这大千世界的重要部分。现在她怎么会被书迷住了呢?不管怎么说,书只不过是反映世界、描述世界的啊!读书?她可是真正见过世面的!
女王认为,读书的魅力在于书籍的漠然:文学都有一种高傲的味道,根本不在乎它们的读者是谁,也不在乎有没有读者。包括她自己在内,所有的读者都是平等的。文学就是一个联邦,而字母就是一个共和国。女王确实在毕业典礼、荣誉学位授予典礼等场合听到过字母共和国这种说法,但她以前并不知道它的含义。那时,提到任何的共和国字眼,她都会认为是对她的无礼。当她的面用这个词再怎么说都显得有点不得体。直到现在她才明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书籍不会唯命是从。所有的读者都一样。这让女王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她最兴奋的一次经历就是在欧洲胜利日的当晚,她和妹妹溜出王宫,混入了欢庆的人群,结果没有人认出她们。她觉得,阅读与那次的经历有点像,全都不问姓名,可以与他人分享,又普通寻常。女王过了一辈子与众不同的生活,现在她渴望这种普通的生活。在每一本书里,她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感觉。
这些疑问和自省不过是起点。一旦女王开始充满信心地读书,她就会觉得想读书并不奇怪,而那些一度让她小心翼翼的书籍,也渐渐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女王很快就得出结论,作家和他们笔下的人物一样都是读者想象的产物,因此最好还是读他们的书,而不是和他们见面。
不要将你的生活融入你读的书。要在书里找到你的生活。
书不会促使人行动,但它们会支持你无意识中已经决定的事情。你在书中确认自己的信念。作为一本书,它的作用不会超出书的世界。
他(凯文爵士)回答说:“我可以理解。陛下需要消磨时间。”
“消磨时间?”女王说。“读书可不是在消磨时间,而是在了解他人的生活和大千世界。这和消磨时间根本风马牛不相及。我只希望自己能多读点书。凯文爵士,如果我想消磨时间的话,我就去新西兰了。”
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女王有点诚惶诚恐,紧张不安。书的无穷无尽让她穷于应付,不知道如何前进。她读书没有体系,就是一本一本不断地读,有时候还同时读两三本书。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记笔记了。她在阅读时总是手里拿着支铅笔,不是要写读书笔记,仅仅是摘录她觉得好的段落。这样过了一年之后,女王才尝试偶尔写下自己的感想。
“我觉得文学就像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我在向它那遥远的边境前进,却无法到达。我启程太晚,永远也赶不上。”她这样写道。
与许多人一样,温莎图书馆的管理员也向女王竭力推荐简·奥斯丁。这么多人都同样地说女王会如何喜欢奥斯丁,这反而让她提不起兴趣。此外,作为简·奥斯丁的读者,由于女王的特殊身份,她还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奥斯丁作品的精髓在于对社会的阶层差别准确而微妙的呈现。处在女王这样的地位,她很难理解这种微妙的社会差别。君主与臣子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远超过奥斯丁小说中的社会差别。比起普通读者,女王认为奥斯丁刻意呈现的社会差别并不重要。因此她觉得这些小说很难读下去。对这位王室读者来说,简·奥斯丁的作品几乎就是昆虫学研究,小说中的人物虽然不是全都像蚂蚁那么大,至少也小得需要一台显微镜才能看得清。直到女王不仅理解了文学,而且认识了人性之后,她才意识到这些人物的个性和魅力。
出于同样的原因,女王也轻视过女性主义。比起女王与其他人之间的巨大鸿沟来说,性别差异和阶级差别一样都无足轻重。
(选自《非普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