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王峰:“三尺讲台”写青春
本报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胡杏扣
在盐城市盐都区楼王小学有这么一位老师,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农村教育岗位,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家子弟。他叫王峰,先后获评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
“我是农家子弟,就该为乡村教书育人”
1999年,王峰从阜宁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楼王镇仁和小学工作。学校位置比较偏僻,但他没有一句怨言。他说,那时候最枯燥无味的是晚上放学后,学校里一个人都没有,非常冷清。但是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因为他也是农家孩子,知道农家孩子的出路在于获得更多的知识。2004年,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他被调到楼王小学工作。
无论在哪个学校,他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事业追求,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正是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他一步步成长为全区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多篇教学设计获省二、三等奖,论文多次在市、区获奖。
市区学校向王峰伸出橄榄枝,并开出优厚的待遇。此时,儿子已进城读书,妻子也到市区上班了,便多次劝他到市区工作。面对妻子苦劝,王峰说:“如果大家都进城,农村的孩子谁来教?我是喝楼王水、吃楼王饭长大的,作为农家子弟,就该为家乡教书育人。”妻子也被王峰的执着打动了,虽然之后又有几次进城机会,但夫妻二人一致决定放弃了。
提起王峰,校长朱春华满含深情地说:“王峰老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20多年的乡村教师岗位上,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工作激情,并做出了出色的工作业绩。”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王峰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王峰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他认为,数学作为一门理性思维的学科,“填鸭式”教学往往效果欠佳,需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和乐趣。作为一名高年级数学老师,他的教学以奇趣的思考题开始,让学生们自己观察、交流,发现规律。在王峰的“魔法课堂”里,原本让很多学生头疼的数学不再枯燥无味。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通过探索,轻松地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王峰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他认为,让学生机械重复地做30道数学题,不如让学生精练10道题。提起王老师,孩子们都赞不绝口:“我们很喜爱上王老师的课,他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特别是王老师平时的课后作业很少,我们的成绩却提高很快,大家对王老师都十分佩服。”
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王峰对家长的郑重承诺。在课后,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后进学生和留守儿童,他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后进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历年来,他所任教的学科成绩在全校总是名列前茅,在全区同类学校中也是排名靠前。
王峰不但注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还十分关心同学科青年教师的成长。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结对帮教”工程,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带徒、师徒帮学导教”活动,对青年教师有关教学的疑问是有问必答、有疑必解,青年教师都称他为“教学通”。也正是有了王峰的领航,近年来楼王小学的师资队伍持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每一位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20多年来,王峰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也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常有在外打工的家长打电话给他,请他对自己的孩子多关照,王峰总会爽快地说:“我会把他(她)当作自己的孩子照应的,你就放心吧。”
楼王小学的留守儿童比较多,他时刻关注着留守儿童的成长。他带动同事们当起了这些孩子的“阳光爸爸”“彩云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给予生活和经济上的资助。每年“六一”儿童节,王峰都会精心挑选学习用品,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孩子们。他隔三差五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与他们谈心交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利用课余时间与留守孩子一起阅读中外名著,让他们在书的世界里畅游。王峰通过多种形式的情感帮扶,引导孩子们树立生活信心,培育他们的坚韧品质,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王峰说:“对待留守儿童,我们平时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这对我们老师来讲很容易,但往往就是这些小动作,能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照、情感上的慰藉。”也正是有了和王峰一样的老师团队,楼王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全省表彰。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快乐,也是幸福之所在。”20多年来,王峰甘愿作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他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默默耕耘自己的无悔人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