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杨云华:吴地有味是清欢
本报记者 洪艳
早晨7点多,苏州葑门横街菜市场里熙熙攘攘,皆是赶早来买菜的,杨云华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姑苏城已经生活了40多年,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有时间就逛逛菜场,既是他的生活爱好,也是他的工作需要。
“清代有一个大美食家叫袁枚,作有一本《随园食单》,其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忆比较深刻——一场宴席,买办之功居其四,司厨之功居其六,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一聊到美食,那就聊到了杨云华的专业,他说,“要好菜必须有好食材,好食材必须是新鲜的食材,我觉得作为一个好厨师,必须有对好食材非常高的敏锐度,去菜场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
杨云华目前就职于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担任出品总负责人兼行政总厨,从2014年开始,多次参与博览中心大型活动的餐饮接待,包括苏州世乒赛这样的体育盛会。每逢接到任务,杨云华总是将后厨安排得妥妥帖帖,每天在厨房仔细检查,确保各个环节万无一失。“所有的新鲜食材必须是当天加工,在两小时之内一定要用餐完毕,还有非常完善的留样制度,烹调时要烧熟煮透。”多年行政总厨的经验让杨云华看似举重若轻,但是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安全是大型宴会最紧要的那条红线,不可逾越、不可触碰。”
毕业于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的杨云华,同时还拥有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他从事烹饪行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喜好。“最早对厨师有点憧憬和向往,当时跟我父亲一谈之后,他说你想做厨师吗,我说我爱好美食,他说你既然喜欢那就去做选择。”在家人的支持下,科班毕业的杨云华从最基础的打荷做起,在油火蒸腾的厨房中,将理论和实践不断“翻炒调味”,厨艺日渐精进,晋升行政总厨,并获得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省餐饮行业十大工匠等多个称号。看到自己烹制的菜品被众多的客人接受、赞美,杨云华坦言,“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苏东坡诗云:“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帮菜是淮扬菜的分支,时令性强是其一大特点。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春天的“太湖三白”、夏天的“水八仙”、秋天的阳澄湖大闸蟹、冬天的藏书羊肉,都非常有特色。自称“苏州土著”的杨云华深谙苏帮菜的特点和精髓,做时令菜也颇有心得:首先原料选择要有时令性;其次刀工处理非常细致,该是片该是丁还是条,要按照原材料的特性,因材施刀;最后根据成菜要求,进行科学的调味和加工。所谓“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正是杨云华烹调的首要原则。
“蛋白质丰富的原材料,比如鳜鱼,一般以清蒸或者红烧为主,把鳜鱼本身的鲜美最大化地析出。”杨云华举例说,“对一些没有味道的食材,比如蹄筋、海参、鱼翅,可以加入高汤,再加本身带鲜味的食材,像火腿、冬笋、香菇等,一起进行烹调,经过鲜味的融合,自然而然就达到了无味使之入。”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形器俱全。工作之余,杨云华喜欢摄影,希望以此提升自己对菜品的审美能力,“局限于把菜由生的变成熟的,这不叫厨师。真正好的厨师,要有好的审美,把一个菜既做得好吃又有颜值,还知道这个菜怎么来摆盘,比如说有大面积的留白、黄金分割点的一些排布等等。”
苏帮菜历史悠久,以炖焖炒烹调为主,偏于浓油赤酱,制作精致典雅。苏州人爱甜,苏州菜的甜也是闻名全国。作为吴地厨师,杨云华既要留住“老味道”,又秉持健康饮食的理念,他不断创新,使菜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厨师就是我一辈子的职业。”杨云华说,“苏帮菜有传统的基础,要传承好还要不断去创新,我们叫传统不守旧,创新要有根基。苏帮菜其实不局限于目前,应该是走出去,而且我觉得可以走得更远。”
扫码观看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