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导师天团”是新职工的“护航编队”
汤飞
本文字数:841
据9月1日《江苏工人报》报道,江苏油田为新职工建立了“3+1”导师制,安排学术导师、现场管理导师、现场操作导师及“青春导师”各一名,为他们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如此考虑周到、配齐配强的“导师天团”,无疑将为新职工保驾护航,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充分挖掘工作潜力。
所谓“导师”,导指的是引导、带领,导之以正、引之以进;师意味着示范、培教,培之以法、教之以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偏废皆不可。导师制是着眼长远的培养,也是立足日常的陪伴。
导师团是新职工扎根于此的“定心丸”。他们用专业、耐心与贴心帮助新职工化“茫然”为“坚定”,顺利实现从出校门到进厂门、从课位到岗位的转变,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新职工在多岗位锻炼、全流程实习的过程中,在导师团的潜移默化之下,吃下扎根行业、奉献企业、成就事业的“定心丸”,增加认同感、增强归属感,从而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
导师团是新职工成长成才的“智囊团”。有技术知识传授,有管理和操作指导,还有思想、心理、生活关爱,工作上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传帮带,生活上促膝谈心、嘘寒问暖传递“家”的温馨。倾囊相授以培养成才,无微不至以陪伴成长,拥有这样的“智囊团”,征途之上还有什么样的难题解决不了?
导师团是新职工奋进赶超的“方向标”。一方无私示范,一方勤学规范,双方共同奋进展风范。导师是老师,也是目标——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工作态度都值得新职工引以为楷模。同时,经过锤炼之后,新职工也能成为“导师天团”的一员,在传帮带上发挥自身作用,形成“一批帮一批、一程带一程、一代传一代”的良性循环。
要让“导师制”持续赋能职工成长、企业发展,“导师天团”成为职工崇拜追赶的身边偶像,需在导师选拔、考核上下功夫,在制度保障、激励上下功夫,在务实弃虚上下功夫。身为职工要具备主观能动性,对己要有敢拼敢闯的胆量、善作善成的力量、创新创造的能量,对事要有胸怀全局的思量、精益求精的质量,对人要有能融能容的度量。毕竟,导师再好也只是外力源,能否有所成就主要靠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