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帕米尔之魂(连载之一)
本文字数:3403
王绍云
飞机在万米高空向西飞行。机翼下,一簇簇白云如棉花团般向后掠退,长江、黄河、秦岭山脉、祁连山脉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尽收眼底……5个多小时后,我乘坐的东航MU2963航班,稳稳地降落在了新疆喀什国际机场。中国最西端、最神秘、最具异域风情的地方到了。
盛夏时节,帕米尔高原景色如画。正值学生暑期放假期间,机场、宾馆、景区,举家出游者众多,处处可见一群群举家带口、大人小孩都有的旅行客。北疆风光美,南疆人文奇。帕米尔高原是“世界屋脊”和“万山之祖”,先秦时被称为“不周山”,是上古传说中,被共工撞断而导致天坍塌、后被女娲用七彩石补天的地方。尤其,喀什边城的历史文化、异域风情,以及旖旎独特的高原风光,无不让游人们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我径直前往与喀什毗邻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首府阿图什市,那里是昆仑山、天山交界之处,去寻找另外一种风景。
1.中国石
她用大半生守护祖国西部的边界线,并刻下十万块中国石,只为心中不变的信仰——中国。
阿图什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有近三个小时的时差。天际刚亮,生物钟使然,我实在睡不着,就从所住的宾馆出来,踱向街头。
大清早,阿图什市沉寂一片,人们大都还沉浸在睡梦中。一辆洒水车从面前经过,路面立刻变得湿漉漉起来,有积水的地方反射着天光亮色。偶尔,有一两个行人沿着街角,慢吞吞地移动着。
迈过红绿灯闪烁的十字路口,我顺人民广场往南,沿着松他克路方向行走。一路上,我边走边看,路过几家银行,便是一些药房、诊所、宾馆、酒店,两侧还坐落着一两所学校。尽管这些建筑已经颇具现代感了,我还是从门额装饰及民族文字上,领略到鲜明迥异的西域风情。
道路上的分岔口很多,路标上的那些名称让我感到特别新鲜。比如:帕米尔路、阿孜汗路、吉米提拉路、吾斯塘路,还有附近那些名字鲜明的民族社区、村庄、小学,如:阿合奇拖河小区、尤库日伊什塔奇村、温吐萨克小学……这些不同于内地的烦冗名称,让人恍如穿越到了唐宋元明清时代,又仿佛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在了西域夜郎国,给人满满的一种时空交错感。
走着走着,目光所及也见到一些非常熟悉的地名,比如:幸福路、团结路、群众路、建设路、光明路、文化路、友谊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
松他克路仅有1公里长,却是阿图什市的主干道之一。街边人行道两旁,竖立着一块块高大的宣传橱窗牌,我边走边看,最后在一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的画像事迹前停下了脚步。我好奇地望向橱窗里的人物,想了解她有怎样的光荣事迹并获得这一国家荣誉。
细看上面的文字介绍,原来她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一名护边员,出生于1942年6月,是柯尔克孜族人。她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防线上,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从花样年华的少女,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一直用质朴的行动默默地坚守在边境线上,奉献了全部青春年华。她先后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向她颁发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奖章。
的确,她应该是中国人学习的榜样。我曾长期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推出过许多的全国全军级的爱国拥军模范典型。如今,也不禁为面前的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
回宾馆吃早餐时,特别没想到,当地朋友告诉说,当天第一站便是安排前往“中国西极”——乌恰县,这正是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所在县。乌恰县位于阿图什市以西,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两小时就能到达它的境内。乌恰是柯尔克孜语“乌鲁克恰提”的简称,意为大山沟分岔口,克孜勒河谷在该地分岔成三道沟,因而得名。它位于天山南麓与昆仑山的结合部,西部和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达470公里,但是,却人烟稀少、地缘偏僻、环境恶劣,生存条件相当艰苦。
当天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天晴气朗,驱车差不多两小时后,便顺利地抵达了目的地。乌恰县委常委、县政府Z副县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是一位援疆干部。Z副县长与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相识已久,对她的爱国故事桩桩件件都熟悉,还和大妈一起巡过边。他告诉我,两年前,作为江苏第十批对口援疆干部之一,他从常州市来到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的家乡,在两年多的援疆工作中,先后几十次去过大妈的“护边之家”,与大妈交谈唠嗑、促膝聊天,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次零距离与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接触后,思想境界都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他感慨地说,大妈实在是一座精神丰碑。她所在的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山口地处重要的边境线上,“冬古拉玛”在柯尔克孜语里意为“山高坡陡、石头滚落”,山顶海拔4000余米,山顶积雪常年不化,高寒缺氧。乌恰县漫长的边境线上,有大小100多处通外山口,仅靠边防官兵守防,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境内各乡的村民成为必不可少的义务护边员。1961年,19岁的布茹玛汗和丈夫托依其别克结婚后,在冬古拉玛山口安了家,随后不久,夫妇二人同时成为吉根乡第一批护边员,负责守护冬古拉玛山口,此后,守护国土成了她一生的事业。
从走马上任的那天起,她每天都要至少走20公里的山路。当初条件特别苦,没有一点儿路,都是靠骑毛驴上去,最远的地方要两三天才能到达。山间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下,泥石流和暴雪时有发生,下雨下雪的时候,她只能躲避在毛驴旁边休息。
那时,冬古拉玛边境线上还没有明显的界碑,布茹玛汗想到在石头上刻上“中国”两个字来做标记。她一笔一划地将“中国”二字刻在了每一块她能搬动的岩石上。从一开始需要刻半天时间,到后来变得越来越熟练,几十年下来,她每天步行20多公里,用双脚丈量祖国边境线,在大大小小的山石上刻下了10万多块“中国”石。
眼下,当人们走过冬古拉玛的河谷、山坡时,总能看见这些刻有“中国”字样的石块。这一块块用柯尔克孜文和汉文刻的“中国”石,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记,彰显着真挚的爱国情怀,承载着守边者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一个女人的传奇,更是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奇迹啊!
如今,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因常年巡边,风吹日晒、爬冰卧雪,双腿已是伤痕累累,无法再经常登山巡边了。令人欣慰的是,她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她的感召下,也都相继成为护边员,坚守在巡边护边的岗位上。
听了Z副县长的介绍,我被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的事迹所深深震撼。真想不到,一位普通的边民能这样把国家揣在心坎上,忠诚勇敢地守护祖国每一寸土地,他们的肩上,真是扛着重重的一副担子。
他身旁的一位当地人说,柯尔克孜族是一个世代守边的民族,一向爱国,勇猛无畏。在柯尔克孜边境牧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个活着的界碑。”这个生活在“中国西极”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都在为祖国巡逻站岗。
我很想见见这位柯尔克孜族英雄大妈,也很想登上冬古拉玛风雪山口,亲眼见一见饱含布茹玛汗大妈一颗赤诚之心的“中国”石。特别遗憾的是,就在前两天,克州地区及乌恰县遭受雨水侵袭,山洪在戈壁沟滩奔流肆虐,不能贸然前行。我只能从与当地人的聊天谈地中,深入了解布茹玛汗的不平凡事迹,从余下颠簸的行程中,感受大妈和许多守边者曾经步行、骑毛驴、骑马巡边的艰辛历程。
沿着冬古拉玛山下的激流山谷,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红山谷、玉奇塔石草原、恰克马克河河滩……遥望远处山口的边境线,可见山石林立,它们像一个个无声的警戒碑,昭示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几天后,在克州三千年风情街,我观看了一场由州文工团演绎的《玛纳斯》说唱。《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共有8部18卷、23.4万多行,比古希腊荷马史诗还要长十几倍,与《格萨尔》《江格尔》并称“中国三大英雄史诗”。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十位男女演员随着民族乐曲声起,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不时变换表情和手势,深情吟唱内心的敬仰,展现柯尔克孜族人民团结一致、英勇拼搏的精神,绽放出绚丽的历史文化遗产光芒。从中可见,柯尔克孜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民族血脉中一向传承已久。
虽受疫情影响,我没能够驻足近在眼前的喀什市饱览古城风光,没能前往慕士塔格峰观赏“冰山之父”的迷人景色,也没能前往那拉提草原,感受一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故事场景,但我心里,已收获满满。
高原风光如世外天堂,最美不过帕米尔。然而,有什么样的风景能比这一块块“中国”石更加美丽,有什么样的故事能比这“中国”石的故事更加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