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杨保军:“山水城”文化基因,需要一代一代传承

    本文字数:92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一直从事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对于江苏编纂出版古代城市图志流露出独特的情感。

他说,中国的城市有两个坐标,一个是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坐标,还有一个是以文化空间为代表的精神坐标。“两个坐标就锚定了我们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我看到的这种山水加上文化的格局,是一座城市不变的基因。所以就希望我们珍惜历史,把握我们的基因,需要一代一代传承。”

正如历史文化遗产,生动地诉说着城市的过去,同时又深刻地昭示了城市的未来。杨保军认为,江苏编纂出版古代城市图志,对城市规划中的下一步工作,无论是保护还是城市发展,意义都很重大。

发布会上,杨保军全程脱稿发言,妙语连珠,有关城市相关的山水人文方面的古诗词脱口而出又恰到好处,让在座记者叹为观止。

他认为,中国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山水城”的格局。为何山水城的格局如此重要?因为中国中华民族一再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杨保军指出,中国人对山水具有独特的情怀:早期的山川纪事,后来的山水诗画,再后来各地营建的山水城市。他认为,如果一个城市能够把山水城的格局设计好,这座城市将是有灵气的。他用宋代刘克庄《簪带亭》一句诗概括了桂林的“山水城”格局:“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杨保军青年时期有过在南京大学上学的经历。对于江苏各城市,其认为古人在城市营建上十分用心,如明代沈玄诗作《过海虞》中“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就是江苏常熟的山水布局。而在扬州,欧阳修营建的平山堂设计巧妙,“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所谓“有无中”就是因为在平山堂往南望,连长江对岸的镇江附近的山,隐隐约约都能看见。

他认为,这就是中国古人在营造人居环境的时候,始终把自然环境与人的心理感受以及日常生活贯穿起来。“所以你看到这套《图志》,就知道古人是如何重视山水,而且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理想。”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有诗云“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杨保军指出,该诗句实为山水大自然灵性的外显,是将大自然的才情赋予其中。

对《江苏古代城市图志》的出版,杨保军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更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更好地去运用它,知道前人留下的最宝贵的历史以及内在的精神力量。

记者 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