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建立现代学徒制度,系统实施“传帮带”

江苏省港口集团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阅读数:1033     本文字数:1999

镇江港举办2022年多工种港口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不断提升员工素能。

自2020年被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港口集团列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以来,镇江港务集团(以下简称镇江港)全面总结工作经验,固化产改的做法、模式和成果。2022年度,在深化现代学徒制度,实施“传帮带”上下功夫,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技术素能的整体提升,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一、实施背景

面对变化复杂的环境形势,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员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在高质量发展和转型中成长,助力港口“三有一成”目标的实现,努力营造员工“练本领、学技术、强素质、爱钻研”的良好氛围,镇江港通过“校(研)企合作”“职业贯通”“导师传授”等模式,深化现代学徒制度,培养和造就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推进校(研)企合作培养一批员工

培养一批核心岗位的技能员工。联合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开办了以起重装卸机械核心工种为主体的培训班,培养新型学徒。经过近一年的理论教学、现场实际操作培训,66名员工完成全部教学计划,以100%的通过率,取得了中级工资格证书。

培养一批接续梯队的员工队伍。建设两个中心(基地),促进全员素质提升。建成面积达400平方的现代化电教中心(兼培训学校),组建内训师团队,2022年度开展培训144场次,培训7353人次。建设就业实训基地,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签订相关协议,共同培养港口急需或紧缺人才。同时,与河海大学联合培养面向艰苦行业的学历提升教育,10名员工取得机械、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入学资格。

培养一批研学合作的专业人才。与华为、中国电信、海康威视、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联合,组织专业人才开展涵盖生产工艺、设备管理、节能减排、自动控制、AI辅助识别、智能调度、智能堆存、长江污染综合控制等技术论证20多次,进一步拓宽了技术视角。

(二)实施职业贯通培养一批员工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人力资源三年发展规划》《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贯通操作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培养企业“双师型”人才,全年有近30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出台《员工继续教育费用报销暂行规定(试行)》,对本科或中级职称以上层次的员工,每年按照不低于500元的标准,报销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书籍费用,为新获得职称(职业技能)的员工发放奖励10.5万元。

促进岗位学习。以“三有一成”为目标,持续推进员工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能,2022年度为“三懂四会”题库新增6万题,题库总数达到11万题,同时,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实施“每日一练、每月一考”,便于员工碎片化学习。在集团内部组织300多人举办9期管理人员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班,组织外部安全、设备、监理、理货、特种作业等专业培训295人次,绩效辅导培训240人次。

绩效考核激励。2022年要求各单位、部门提交员工学历、职称、职业技能等级等岗位成长计划,将人才成长目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收入挂钩,与岗位晋级挂钩,为镇江港全面建设积蓄能量。

(三)内部导师传授培养一批员工

优化带徒机制。完善“传、帮、带、培”育人机制,出台《“导师带徒”实施指导方案》,从师徒双方的基本条件、职责以及培养模式、实施流程、考核评定要求、激励办法等方面,明确了新的“导师带徒”工作机制,培养本土技能人才,实现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

强化组织领导。各下属单位根据关键岗位需求,梳理导师和可育徒弟人选,编制“导师带徒”年度计划。工会牵头,协同人力资源部进行审核确认,在党政工团共同参与下,对“导师带徒”工作进行跟踪、协调、监督和考核,确保工作能扎实有效开展。

充分利用资源。创建覆盖散货、件杂货、拖轮、信息化等业务范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开放“实训中心”等技能培训平台,提供书籍、材料、配件、机械等,在操作技能达标型、操作技能提升型、管理岗位适应型、管理能力提升型、科技能力创新型等多个方面,组织54对师徒结对,对新分配进港的50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大学生明确培养人,确定“一人一策”的培养锻炼方案,导师给徒弟压担子,传承技艺,徒弟反复学习、研究、动手,极大地化解了部分岗位人才紧缺难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三、工作成效

1.2022年有7名员工荣获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7名员工荣获市技术标兵荣誉称号。

2.门机司机唐义朝荣获第三届“江苏工匠”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成功当选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代表。

3.员工张旭仁获“江苏省文明职工”荣誉称号。

4.门机司机左晓白获得省港口集团“港口工匠”、江苏“交通工匠”称号。

5.朱志国、章子畅师徒获得省港口集团“优秀师徒”称号。

6.以张旭仁、赵曙勤、张海燕三名同志命名的工作室,被省港口集团列为第一批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7.自主研发的“水平运输智能监管平台”获评镇江市职工十佳“技术创新成果”。“手机APP点巡检操作法”获评镇江市职工十佳“先进操作法”。

8.拓展“产改”项目,2022年,镇江港务集团获批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自主认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