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银翼之下,不容忽视的职业危害
本文字数:958
《长空之王》海报
前不久,聚焦试飞员的电影《长空之王》点燃了许多孩子的蓝天梦想,渴望将来翱翔在无限广阔的天空中,探索星辰大海。然而对航空工作人员来说,蓝天之中不仅仅有憧憬,银翼之下也存在着职业危害——职业性航空病。
职业性航空病是指航空飞行时,由于气压改变过快或幅度过大而引起的损害。我国2010年颁布的《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将职业性航空病主要分为以下5类:
航空性中耳炎:在飞行下降等气压变化过程中,出现耳压痛等症状,鼓膜充血,纯音测试可出现传导性聋,重度可出现鼓膜破裂,混合性聋、粘连性中耳炎、面瘫。
航空性鼻窦炎:在飞行下滑时,鼻窦区持续疼痛,重度可出现鼻窦血肿、眼胀痛、伴有流泪和视物模糊。
变压性眩晕:在飞行上升等气压变化过程中出现眩晕伴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眼震,严重者除眼震外,可伴有前庭功能异常或神经性聋。
高空减压病:高空减压病有一定的发病阈限高度,大多是8000m以上高空停留5min后发病。主要表现有皮肤瘙痒、刺痛、蚁走感、丘疹;关节肌肉疼痛,甚至出现屈肢症;重者可出现步行困难、视觉障碍、胸骨吸气痛、减压无菌性骨坏死、休克、甚至猝死。
肺气压伤:在飞行过程意外迅速减压,会出现胸部不适,胸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重者会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肺出血,肺间质气肿或气胸。
因此,“空中飞人”们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也要好好保护自己,预防职业性航空病。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职业性航空病:
1.坚持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禁忌症者应严格禁止高空暴露。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均衡膳食以及充足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
3.积极治疗原发于鼻咽科的疾病,可用减充血剂滴鼻消除咽鼓管肿胀,进行耳部和鼻部理疗,抗感染和口服稀化粘素类药物。
4.掌握简单的通气动作,如吞咽、运动下颌、捏鼻吞咽、运动软腭等,减轻对内耳的损伤。
5.采用通风式密闭增压座舱、加压服以维持气压稳定。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标准规范程序进行减压。
7.发生高空紧急情况时,应按规定回降到安全高度,并尽快返回地面。轻度航空病降至地面后,一般会自行恢复。对于中、重度者,立即送加压氧舱治疗,根据病情给予补液扩容、改善微循环、呼吸兴奋剂、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掌握航空职业病的相关知识,逐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健康保护能力,每一个“空中飞人”都可以在探索浩瀚星空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宗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