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科学家主题电影何以鼓舞人

吕珍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本文字数:1303

《星河一叶》《诗与真》《谷魂》《我是医生》《袁隆平》《钱学森》等6部国产科学家主题电影去年在中国科技馆4D影院免费展映。同时,《科学偶像》系列动画微电影也以映前秀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这些电影聚焦科学家人生中的感人故事,使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通过银幕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的日益发达,大众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事件的关注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然而,深奥的科学知识和作为知识精英的科学家,对大多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来说仍然是神秘而遥远的。与此同时,在资本的驱动和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娱乐资讯充斥媒体平台,娱乐明星和网红成为一些青少年争相追捧和效仿的对象。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担忧。在这种背景下,一系列科学家主题电影的上映,为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观众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家打开了一扇窗户。科学家主题电影将一些闪耀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科学之星推介给观众,为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一种寓教于乐的途径。

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能从杰出科学家的经历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科学家主题电影通过对科学家辉煌成就的介绍和心灵世界的探寻,揭示他们作出非凡贡献的现实背景和精神动力,展现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渴望超越平庸、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人们提供了榜样。

科学家主题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置身中华民族从危难走向新生、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他们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汇于民族自立自强的历程中。电影《钱学森》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一穷二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代背景下,钱学森归国的特殊意义和他强烈的家国情怀。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和研究环境、突破重重封锁回国,是因为祖国在他的心中无可替代;克服千难万险也要让原子弹升空,是出于保卫祖国和平的强烈责任感。纪录片《诗与真》中的严东生,制定中国第一个耐火材料的生产、检验和测试标准,紧急受命解决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端头防热的难题,无不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国防的迫切需求。这种对特定历史背景的还原,为科学家不计功利、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壮举找到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唤起观众的爱国之情与主人公达成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也激励观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成就更加壮美的人生。

科学家主题电影离不开对科学精神的生动阐释,也少不了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充分展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取得科学成就的力量源泉,悲天悯人、心怀大爱的人文情怀则赋予科学研究向善而行的价值取向。《我是医生》中的肝胆外科医生吴孟超,强调“科学就是事实本身”,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其背后的支撑是“把每一个病人都背过河”的信念。《袁隆平》中,袁隆平百折不挠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和目标,是让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纪录片《超凡未来》中,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用“湛卢剑”来比喻北斗,无坚不摧却从不称霸,尽显中国科学家的浪漫和仁心。这种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描述,给予观众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困境,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