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你有五种感官

    本文字数:1555

文坛前辈曾云:写作是“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没有方法。散文大师王鼎钧先生金针度人,授人以渔,他总结自己多年的作文心得,整理、提炼出作文的六个步骤: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并称其为“六要”,犹如画家的“六法”,佛家的“六度”。本书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多重呼应,环环相扣,是六堂殊为难得的大师写作课,对青少年如何作文及入门者如何写作等都会有所助益。

《作文六要》(王鼎钧/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10月版)

外界的事物,触动了我们的感官,使我们产生了思想感情,我们用语言文字把它表现出来,与别人分享,用文言的说法,这叫“感于物而动”。我们能够“感于物”的器官不只是眼睛,其中以视觉为重要,做了代表。除了视觉以外,还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谈“观察”,应该把它们都包含在内。

先说听觉。我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听觉和视觉同样重要。写文章的人,不幸丧失味觉,丧失触觉,丧失嗅觉,仍然可以有成就,倘若视而不能见,听而不能闻,那就难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从小盲聋,虽然在文学史上创造了奇迹,终究也只能写简单的散文小品。所以,你,我,一切写文章的人,都要好好保护眼睛、耳朵,好好使用视觉、听觉。

听觉能够接触到的世界广大而丰富。欧阳修说,秋天是可以听见的。不必惊讶,韩愈说,春夏秋冬都可以听见。广播节目制作人说,生老病死都可以听见,儒释道耶都可以听见。他们能听见的,你也应该能听见,即使过去听不见,经过学习,以后应该都能听见。休说不要紧,反正我可以看,那么何不未见之时先听听,或者听了以后再看看呢?

你也读古人的诗词吗?那是我们重要的营养。有些作品,从听觉的角度落笔,别有滋味。“闲花落地听无声”,难得他在这个时候记得听觉,经他郑重提起,好像落花无声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马上想起另外有些诗人轰轰烈烈咏叹落花,顿时觉得落花不是落花了。“海雨天风不忍听”,一个“听”字,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码头上,或者甲板上,或者沙滩上,或者山顶上,总之人很少,人的力量很小,自然的力量很大。“留得残荷听雨声”,你看,诗人在经营他的听觉呢,残枝败叶,成了垃圾,一个“听”字使它像个乐器,有了价值。留得梧桐也听雨声,留得芭蕉也听雨声,这个雨声和那个雨声有什么不同?你现在分不清楚,将来有一天可以分清楚,慢慢写啊,别心急。

除夕,大年夜,农历年后一个晚上,你们还守岁吗?守岁,全家不睡觉,等新年降临。现在,电视机告诉你新年到了;从前没有电视,爆竹告诉你新年到了,那时候有人这么写:爆竹是时间的声音,新年前呼后拥而来。十岁的时候,他觉得那声音像戏水;二十岁的时候,那声音像山洪暴发;三十岁,那声音像篮球比赛;四十岁,那声音像急行军;五十岁,他说,那声音像杀人!他为什么这样说?你现在不懂,将来有一天会懂。

声音里面有些玩意儿是看不见的,只能听得出来,对写作的人来说,那一部分内容不能丢,丢了可惜!“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果丢弃了钟声,就丢弃了整首诗。如果写诗的人对那钟声没有感觉,如果他写诗的时候忘了钟声,有人不客气地说,他这一辈子不必再写诗作文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以后会懂,我们都在等你成长,等你懂。

再说味觉。别认定味觉只是帮我们选择食物而已,它也替诗人捕捉灵感。“客去茶甘留舌本”,客人来了,泡好茶招待,好茶的滋味,喝进嘴里有点涩、有点苦,喝下去以后是甜的,甜味留在喉咙和舌根,叫作“回甘”。别认为“甜”和“甘”只是白话和文言的分别,在中国,这是不同的滋味,或者是一种滋味的两个等级,甘比甜高一个档次。

如果味觉也能讲究档次,我们要推举汪曾祺先生出来示范。这位小说家、散文家,到了晚年,把那些从视觉、听觉得来的众生秘密全部封存。凡是他写的东西都可以吃;凡是吃的东西他都可以写,把寻常野菜、萝卜写成美食,也写成美文。味觉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味觉。

(选自《作文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