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荷花的季节
本文字数:928
方 芳
夏日,在荷花开的季节里,有人驻足期盼,有人回首张望。
荷花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生就玲珑姿,一颗清凉心。可中国人最早种植荷花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填饱肚子。在《逸周书》里就有记载,“薮泽已竭,即莲掘藕。”荷花的地下茎是莲藕,果实为莲蓬,种子为莲子,就连花和茎都是人们喜爱的药膳食材。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写下的荷之情趣比比皆是。古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今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荷花的真实写照。然而,如此美好的花,却不需要人们细心呵护,专门施肥、松土。它虽柔得似棉,静得若水,但它的根紧扎泥土,它的叶相触水面。荷花的头上只有广阔的天空和淡淡的白云,只是宁静、充实而顽强地生长着,荷花自身便是大自然给莘莘学子的寄语。
母校的荷花池,虽并非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那一片,却同样别有风味。还记得高中读书时,学校里的荷花池中央有一座八宝亭。夏日课后,总能看到学艺术的同学在亭子里写生,三两个支着画架,时不时探着池子里粉红如碗的花瓣,碧绿如伞的荷叶,一阵清风吹来,清澈的池水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在画纸上,校园里的荷花池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湖边或是通向八宝亭的小径旁,荷花尖里的莲子总是“不翼而飞”,深处的莲子却依旧生长着。除了写生,八宝亭也常临时用作英语角,听外教讲着自己家乡的故事,在荷叶清香中互相交流关于荷的词汇。
而高考那年,我总是匆匆路过荷花池,只觉好似一夜间花就开了。母校的荷花池坐落在校门口,军训时夏日荷花引路,开启了我的青春岁月,可此时荷花的盛开,是相遇的季节,也是告别的时候。它送走了我们,迎来了新生。我在离校的路上只想走得慢些,再慢些,闻着池子里清香的泥土味儿,想再尝一尝学校的莲子。
幸运的是,我的大学校园里也有一处荷花池,虽不及记忆里的模样,但却弥补了匆匆一别的遗憾。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只飞舞的蜻蜓,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落在设艺同学的画笔下,她们有的坐在湖边的石板上,有的觅到一个绝佳视角藏在灌木里,看荷叶蓁蓁,嗅荷香阵阵。
四年后,当青春广场上再次架起了毕业墙,当毕业季的骊歌悄然响起,我穿着毕业服的身影出现在云影湖旁的莲花池,手中举着大一时与它的合影,青涩与成熟,尽数留在了荷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