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导游中暑身亡”敲响高温防暑警钟

    本文字数:791

据7月4日《潇湘晨报》报道,7月2日,一名49岁的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被送医,经抢救无效离世。医院证明显示其死亡原因为热射病。

众所周知,夏季往往是旅游旺季,导游经常要在高温下连续工作,而且工作中既要讲解景点特色,还要提供购票、办理入住、安排饮食等服务,工作强度很大,如果休息不好,则可能诱发诸如中暑等疾病。此番导游中暑死亡事件,不仅为广大旅游从业者敲响了防暑安全警钟,也提醒社会各界要提升防暑意识、切实增加防暑降温措施,关注更多职业群体的防暑安全,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对旅游行业而言,应加强规范管理,做好防暑降温保障工作,合理安排导游、验票员、保安等服务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超负荷工作。同时,要将广大游客的防暑降温问题重视起来,引导游客注意防晒、补充水分、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的户外运动等。景区也可以通过搭设遮阳棚、提高检票效率、引导游客分流观光、提供免费饮品等措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每到夏季,多地都有劳动者因中暑而死亡的悲剧发生,其中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等从业者居多。上述导游中暑身亡,令人惋惜、悲痛,也让不少人颇感意外。实际上,不少职业的从业者都会因工作环境原因而存在中暑风险,比如缺少降温条件的车间、空间小通风不畅的办公室等。去年夏天,在媒体报道的35例中暑死亡者中,25例有职业身份,其中9位属于户外劳动者,6位是车间工人。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场合,也可能发生中暑事件。比如,近日某歌星开演唱会时,馆内温度过高,粉丝吐槽空调制冷效果不好;少数地方火车站候车室分时段开门,旅客常在室外高温下候车……对类似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而言,防暑降温工作同样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在管理上多些人性化,以守护公众生命健康为优先原则,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场馆内的防暑降温设施正常、安全运行,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等,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防范人员中暑事件发生。

来源:《工人日报》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