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三色行动”筑牢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网

泰州市海陵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胡建萍

    本文字数:2065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海陵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迅猛壮大,成为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新型劳动大军。为全力护航新业态经济发展,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海陵区总工会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实行寻“新”人、筑“新”巢、引“新”力,聚“新”暖“新”惠“新”行动,最大限度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坚定红心向党,多维度点亮党建“引航灯”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凝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新业态企业、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区总联合区委组织部在泰州市亿杰网约车服务有限公司打造亿杰党工活动中心,充分发挥“亿路杰伴”品牌示范辐射作用,结合外卖、快递、货运等行业特点,积极推进“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

优化党员队伍管理,实施党工干部“双培养”工程,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发现和培育共产党员,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和劳动模范,通过选树先进典型,促进新业态劳动者增强获得感,提升融入感,树立荣誉感。在2023年海陵区优秀共产党员座谈会上,泰州市亿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党员仲维军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唯一代表参加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受到区委书记孙群高度表扬。

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制定新业态劳动者党内政治生活指南,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创新推进思想引领和凝心聚力工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党员代表成立理论速递、创城创卫、特殊帮扶、爱心车队、直播助农、平安巡查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高考护航、文明监督等方面多做贡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融入主城区、建设主城区,成为海陵城市治理的重要力量。

凝聚蓝领力量,全方位织密护“新”服务网

海陵区总工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难确认、工伤事故难维权等痛点难点,充分发挥依法维权基本职能,制定《实施“红海暖‘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出四类十二项措施,系统推动全区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分类指导常态化、责任落实长效化、特色工作品牌化,各项保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布《“红海暖新”关爱十条》,提供多样服务,传递关心关爱,做好全方位保障,更广泛团结凝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立专业律师顾问团咨询制度,开通法律咨询窗口,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注、反映的突出问题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多层联动发挥保障实效。

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在区级层面紧抓头部企业、推进单独建会,实现美团合作商、T3出行合作商单独建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行业层面充分依托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工会,实施专业化、系统化服务管理,危化品货车司机行业集体协商在全省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为危化品货车司机保驾护航;在镇街层面加强镇街、村(社区)工会建设,发挥新业态劳动者入会“兜底”功能,对于暂不具备单独建会条件的企业和职工,就近吸纳他们加入所在村(社区)工会联合会,实现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会工作覆盖双提升。

传递橙色温暖,唱响工会关爱“好声音”

深化“六个一”体验式调研行动,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助,不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安全感、归属感。每季度开展主席大走访活动,了解新业态企业经营情况,帮助解决新业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

开展一对一跟车体验式调研,深入了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日常工作、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更加精准为他们提供暖心服务。在全区建立16家户外劳动者驿站,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其中泰州市海陵区职工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荣获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另有4家获评全省“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常态化开展劳动监督、维权服务、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全面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活品质和安康指数。联合泰州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举办“红心向党暖‘新’同行”——苏工暖“新”行动“8+X”综合服务集市暨“泰暖新”智慧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以流动体检车为主体,提供一系列免费综合服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

为15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健康保险,推动暖“新”行动走深走实。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暑期研学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走出课堂学习的机会。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伤预防宣讲、交通安全宣讲以及急救培训,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双提升。开展货车司机行业技能竞赛,搭建技能比武平台;实施“求学圆梦”计划,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全区职工赋能成长六条激励措施补贴范围,提供培训教育补贴,搭建招聘求职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机会。

小编说:泰州市海陵区总工会聚焦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实施聚“新”暖“新”惠“新”行动,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发掘培育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先进典型;深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构建完善覆盖广泛的工会组织体系,健全和完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紧紧抓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达可得的贴心服务,提升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