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俄狄浦斯王》看希腊悲剧

    本文字数:1001

李聪雨

按照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悲剧,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悬念迭出、情节精妙且完整,具有高雅严肃性。俄狄浦斯的励精图治和反抗意志引发了人对命运无常的恐惧与对美、善的追求崇尚之意。

神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左右了俄狄浦斯的命运。在知道自己真的如神谕所说那般弑父娶母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苟且地生活下去,而是选择自戳双目流放异地,正是这样的选择使我们看到了索福克勒斯所表现出来的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带有普遍性的事”,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者会做的事。俄狄浦斯是一个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人,远远超过世俗意义上的好人概念,并且他所做的选择都是符合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的,然而这些选择却给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悲剧命运是无法逃脱的,他的错误就在于想违背神谕的预言,却一步步地走向了神谕的预言。俄狄浦斯悲剧最震撼人心的在于他反抗命运的反复无常和荒诞性,而不在于他是否征服了神意。关键就在于它拥有悲剧的崇高美感与反抗命运的自由意志。以主人公足够高贵的地位,促使观众在他的悲剧故事中,深刻感受处境的剧烈反差,进而产生怜悯的情绪。另外,俄狄浦斯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和刚毅的品格。即使他拥有这些品质,在无法违抗的命运面前显得弱小无力,形成第一层悲悯。此外,在注定的结局下他仍然坚定自由抗争,也加剧了戏剧的悲剧色彩。正是这样的一个优秀人物所犯的错误才会使这部戏剧的悲剧性更为强烈,正因为优秀,他才会选择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惩罚自己,也正如此才使自己得到了毁灭性的灾难。

《俄狄浦斯王》布局十分严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一系列的技巧,如惊异、悬念、突转、渲染,每一技巧都是前一技巧的发展,有很强的逻辑性。它还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倒叙式结构,故事从临近结尾的高潮处写起,把追查凶手作为全剧的起爆点,强化了西方文学从高潮处写起的叙事传统。《俄狄浦斯王》的结构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完美的布局应该有单一的结局,而不是如某些人所主张的,应有双重结局。其中的转变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

与以往悲剧和神话不同,此剧淡化了复仇女神、强化了神谕的作用,瘟疫首次成为重要元素。

而在希腊悲剧中,优秀的情节离不开怜悯与恐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