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邵旭东: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王新 乔杰

“以前这条河长满杂草,家家户户都把垃圾扔进河里,再加上两边全是旱厕和废弃猪圈,每到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附近村民从这里走都要捂着鼻子。”宝应县泾河镇灶户村村民陈启勤指着家门前的生态河道介绍,“现在好了,这两年村里整治环境,曾经的臭水河变成了景观河,露天的厕所猪圈也全拆了,家家户户门前都变得清爽整洁了,空气也清新了,茶余饭后我们都喜欢来河边的健身步道散散步。”

如今走进灶户村,一眼望去,看到的是洁净的村貌、是整齐的楼房、是平整的路面,大路小巷,是一丛丛常青的绿植,田间地头,是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这里到处呈现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美画卷。

灶户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何而来?这一切要归功于村里的“当家人”“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邵旭东。

今年52岁的邵旭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五星级村党组织书记,他爱岗敬业,扎实为民,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无私奉献,恪尽职守,使全村呈现出乡风文明、乡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形象,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他先后获得“扬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扬州市千名领先村支书”等称号,今年更是被破格评选为“扬州市劳动模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想要把人留下来,改善村容村貌就是第一步,邵旭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看着村内“脏乱差”的环境,邵旭东着实着急,可想要改变村民乱抛垃圾的习惯并不容易。邵旭东经常带着村干部走进村民家中宣传政策,并不定时地将村民请到村部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邵旭东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进行逐户宣传的同时,还制定了详细的“拆、改、建”方案,因组制宜,因户制宜。在他不懈努力下,灶户村猪舍、旱厕、违建拆除工作开展顺利。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空气清新,大家都感觉农村生活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咱农村现在的厕所也跟城里一样干净卫生,苍蝇蚊虫很少见了”“可不是,村里还多了很多健身广场,以后吃过晚饭有地儿活动了”“还别说,现在真是农村环境大变样了,孩子们回家的次数都增多了,说家里空气好呢”……村民对现在的村庄环境大为赞赏。

近年来,灶户村先后获评“三星级康居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水美乡村”“省级绿美乡村”“省级文明生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这些成绩,也是对邵旭东工作的最大肯定。

村庄环境变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增加收入。邵旭东认为,要想富,还是要先修路。去年,灶户村抓住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时机,共投入资金970万元,新建村内生产生活交通硬质道路21公里,实现村组户硬质化道路覆盖率100%。同时,道路两边加装了60余盏路灯,方便了村民出行。

“过去,这条路坑坑洼洼,出行十分不方便,现在既宽敞又平坦,给村里带来的益处可不仅仅是村民出行方便这么简单。”灶户村副主任范育广介绍,“你看东边的厂房,正是修了这条路之后才招引过来的,就这一个厂,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带来了好几万元的租金收入,更为我们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这两年,在邵旭东的带领下,灶户村3处集体闲置资产被盘活,引进各类企业6家,年开票销售收入达4580余万元,纳税总额100余万元,每年灶户村可取得12万元的税收分成。这些企业的落户,还为灶户村带来了数十个就业岗位。同时,邵旭东还在积极寻求村企共建,平均每年可争取资金40余万元。

去年,灶户村还建设了高标准农田2400亩,新建泵站2座,桥梁10座,涵闸39座,村砌渠道10.23公里,机耕路17.81公里,田间配套371座,全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增加集体收入、带动村民致富……扎根基层30多年,邵旭东用创新的思维推动着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灶户村也在他的带领下展现出新面貌,他用实际行动发挥着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得到村民的一致赞誉。

“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都过上了奔小康的幸福生活,但是只要我当一天村支书,就不能松懈,就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作为劳模,我更应该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带领村两委建设好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群众满意。”邵旭东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