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孔垂青:从空军蓝到邮政绿

石培明

“我最享受的就是所有快件派送完的那一刻,虽然有时一身汗水,有时身披月光,有时脚踏雪地,有时头顶冰霜,但看到客户收到急需物品后的开心,所有的劳累都化为一身轻松,作为快递员的自豪感从内心油然而生。”眼前的丰县邮政公司赵庄支局快递员孔垂青,举手投足仍保留着军人的英气,干净利落、朝气蓬勃,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谈话间,亲切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今年29岁的他,2017年底作为优秀士官从南京空军某部退役至今,在乡村邮政快递员岗位上工作了6个年头。2100多个日子里,他日复一日地行走在赵庄镇东片5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每一条街巷,行程近10万公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咱老百姓的快递轻骑兵”,他本人也荣获“丰县最美新业态新就业劳动者”“丰县文明职工”等称号。

孜孜以求:做每一件事都积极践行入党誓言

在同事眼里,孔垂青有点“与众不同”,他是一位爱看书的快递员,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快递员,也是一位关键时候能豁得出去的快递员。对此,他一笑置之:“谁让俺是一名共产党员呢?”

从2016年6月在部队入党以来,孔垂青就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疫情三年,每一天都是对快递行业的考验。2022年的4月8日,是他爱人生过孩子的第二天,正是疫情紧张的时候,他安顿好妻儿,就骑着摩托车投入工作之中。送件到金刘寨村时,村里广播说做核酸检测急需人手,他送完邮件又毅然回到村部,帮助维持秩序,待回到产房已是后半夜……

中专时学习汽车工程专业的他,入职以来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自学了物流管理专业并获得大专文凭。支局的其他几位快递员年龄较大,对手机、电脑相关软件的运用不是十分熟练,孔垂青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手把手地教他们。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他经常送递法院的文书,看到有的农村百姓因法律知识欠缺,有些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他又参加了法学本科专业的学习。

王学屋村是新农村示范点,有几位老党员经常聚集在村图书室看书。为满足他们第一时间学习的需求,孔垂青自己出资1000多元,购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扶贫故事》《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等书,捐赠给村农家书屋,并给老党员们诵读相关的章节。

使命必达:把每一件邮件都当成“致加西亚的信”

刚入职快递这个行业时,孔垂青读到一本叫《致加西亚的信》的书,他被罗文敬业、勤奋、服从的故事所感动,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服务百姓的罗文”。

快递连着千家万户,事关百姓柴米油盐。多年如一日,他始终视邮件如生命、待客户如亲人,强烈的责任心,使他经手的邮件实现了“零失误”。

在孔垂青看来,快递行业没有淡旺季,对努力工作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旺季。春天,百姓在网上购买种子、苗木等,如果不及时送达,可能影响产量和成活率;夏天,无数学子翘首以盼,一份录取通知书饱含着他们10多年的寒窗苦读,凝聚着全家的辛苦付出;秋天,是收获的时节,“双十一”更是将网购数量提升到新的高度;冬天,无论是返乡务工人员,还是异地过年人员,总要为家里网购点年货……

工作中,孔垂青信奉“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服务理念,从来不使邮件积压、迟送,每天回到家中已是万家灯火时分。

热心服务:待每一位客户都像自己的亲人

乡村快递员的日常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孔垂青渐渐与一些留守在乡村的老年人熟稔起来,他拿他们当亲人,经常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赵庄镇于老家村于为爱老人身患疾病,行走不便,子女在外务工,经常往家中寄物品。由于物流公司不同,孔垂青每次下村都会跑遍镇上的几家快递店,询问有没有他的包裹,帮忙取了带到他家中。看到他女儿买的洗衣机无处安放,就联系镇上的五金店及水电师傅,帮其接上进出水管道并做好防冻,又细心地教会他使用方法。

袁集村里有几户留守老人,孔垂青经常帮助他们从镇上捎带药品及生活日用品,时间空余便坐下来陪他们拉一会呱,帮助打扫打扫卫生。有一户门口墙头坍塌,孔垂青便利用休息时间,搬砖和泥,帮他把院墙砌上。

张楼村张某在建筑工地打工,妻子在城里电车厂打工,因家庭纠纷产生了离婚的念头。在派送法院文书时,孔垂青看出了端倪,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联系,和村干部一起找到女方,晓之以情,讲明利害,成功挽回了一个家庭。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非常琐碎,孔垂青却不厌其烦,乐此不彼,他觉得服务客户的事,都是自己分内的事,只是举手之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