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盾构尖兵的“掘进人生”

    本文字数:1463

在地下空间里,朝着梦想不断“掘进”。

通讯员 张琬莹 林凤

16年的“掘进生涯”中,赵斌一直战斗在中铁十四局大盾构的施工一线,在实战历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不仅开启了大盾构施工国内高压(6公斤以上压力)换刀的先河,还逐渐成长为一名穿越长江、黄河、城市密集区的盾构尖兵,获得了公司“大盾构工匠”、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南京市“浦口区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

敢于挑战,成为“国内高压进仓第一人”。2008年,赵斌在“万里长江第一隧”——南京长江隧道项目中先后担任机电领班、盾构机长职务,前期负责开挖直径达14.96米的“扬子号”盾构机的维保工作,后期负责盾构机掘进施工工作。南京长江隧道号称“长江地下博物馆”,地质情况异常复杂,涉及地层达23种之多,国内外对这种高压力下复杂地层的超大盾构隧道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盾构施工面临极大挑战。盾构机掘进到600米时,其参数发生异常,业内专家分析是前面刀盘磨损所致,必须要进行压气换刀作业。然而,进行此项作业,在国内盾构进仓史上尚属首次,需要进仓压力达到6bar,这相当于潜水60米深度所需承受的压力。为突破技术封锁,项目领导对员工进行压气作业培训,当时参加培训的人员有20多个,经过层层选拔,达到合格标准的仅有3人,赵斌就是其中之一。他跟随带压进仓作业完成了首次高压进仓作业,掌握了高压进仓专业技术要领,开启了国内工程师高压换刀的先河,成为“国内高压进仓第一人”。

躬耕一线,攻坚克难创纪录。在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项目中,和团队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调整参数,隧道安全平稳掘进13个月后成功贯通,创造了当时月掘进638米的世界纪录;在我国首条穿黄地铁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中,带领团队攻克了气垫舱卵石滞排等问题,为后续穿越黄河大盾构隧道施工积累了技术经验……南京长江隧道贯通后的十余年里,赵斌参与了多条大盾构隧道工程建设。2016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两个举办地北京、张家口之间的铁路开建,赵斌被选派到中铁十四局承建的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项目担任盾构施工负责人。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是全线控制工程,全长6020米,开挖直径12.64米,为高铁在北京核心区首次采用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清华园隧道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卵石含量高、水压大,其中全断面卵石地层长达1800米,对刀具磨损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赵斌团队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在反复论证分析中优化改进盾构刀具,成功给盾构机装上了“利齿”。随后,大家一起安全平稳穿越特级风险源3处、一级风险源80处,刷新了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距离穿越城市核心区复杂地层单月掘进237环、474米的最高纪录,比预计工期提前一个月实现贯通。

带头创新,行走在大盾构技术前沿。参与编制并出版中铁十四局第一本具有实操指导意义的书籍——《泥水盾构施工管理手册》;首创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全预制轨下结构施工工法,成为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施工全预制的革命性创举……多年来,赵斌立足岗位,为大盾构施工技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取得了5项国家专利,参与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全预制轨下结构施工工法》荣获中国铁建一等奖,《提高大直径盾构隧道全预制轨下结构拼装合格率》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QC成果二等奖。

如今,作为公司掘进管理中心副主任兼工匠工作室牵头人,赵斌致力于推动10个大盾构工匠工作室在施工生产、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解决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疑难问题,提高盾构施工的生产工效和现场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公司的技术体系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大盾构工匠工作室已成功攻克管片箱涵精准拼装等46项关键技术,并通过推广使用通用化、先进化的机具、工装、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化、经济化的改造,为企业创效约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