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考古新发现 文旅新坐标
——走进新建成的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
本文字数:4747
新建隋炀帝陵墓前水景大道
阮元建造的隋炀帝陵牌楼
隋炀帝画像
隋炀帝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
阮元建造的隋炀帝陵墓碑
新建隋炀帝陵主体
新建隋炀帝陵公园鸟瞰图
出土文物凤冠复制品
出土的隋炀帝牙齿
出土文物金玉带还原图
作为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扬州曹庄隋炀帝陵墓的挖掘、保护工作已经历时10年,扬州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及景观塑造项目也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专项。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劳动,10年后的今年6月,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将在扬州建成开放,成为扬州市又一个集遗址保护、考古科研、旅游休闲、历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新地标。让我们走近历史,走进新建成的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追忆隋炀帝的扬州情缘,探究隋炀帝伪陵的由来,一睹隋炀帝墓公园风貌。
□王槐艾
隋炀帝的扬州情缘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杨广,华阴人(今陕西华阴),569年生于大兴(今陕西西安),又名杨英,小字阿摐,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604年7月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他开凿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畅通南北运输;巩固统一局面,修筑长城,防备突厥南下,维护旧地安全;发展科举制,设进士科,对后世影响巨大。
隋炀帝与扬州的情缘十分深厚。他曾三度光临扬州。第一次灭陈。开皇八年(588年)十月,20岁的晋王杨广被任命为行台尚书令,成为伐陈隋军统帅,率51万军队在扬州南征北战,结束了六朝割据江南近400年的时代。第二次任扬州总管,应该是他人生最高光时刻。开皇十年(590)十一月,晋王杨广调任扬州总管,移镇江都。与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杨广采取剿抚并重,攻心为上。10年时间,把扬州治理得一派太平盛世景象。第三次以帝王身份巡游扬州,最终因部属叛变而死,并葬身于扬州。
对于扬州,隋炀帝杨广最大的业绩是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代江苏镇江)到达会稽(现代浙江绍兴)的江南河;以及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代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京杭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从扬州邗沟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南北物资运输功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如今,扬州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已经牵头把大运河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标志着大运河综合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
隋炀帝伪陵的由来
在扬州城西北的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北侧,坐落着清代扬州籍大学士阮元主持修建的隋炀帝陵。进入陵区,高大的石碑楼横梁上书写着“隋炀帝陵”斗大的四个正楷字。陵门气势恢宏,宽敞的正门配以两个偏堂,左偏堂为隋炀帝生平图片展览,陈列了数十幅图画,图文并茂地简略介绍了隋炀帝功过并存的一生。右偏堂为书画陈列室,悬挂着江苏省和扬州市知名书画家有关隋炀帝的作品。其中,尤以扬州文坛宿将、长篇历史小说《隋炀帝》的作者丁家桐所书长轴最吸引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座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墓冢等组成。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城垣、石阙、墓冢是世界上罕见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墓冢为十分整齐的平顶金字塔形,高12米,四边均为规则的等腰梯形,上下边长分别为8米和29米。墓前立有巨型墓碑,底座为阶梯式,上部为片状云,中部左上方刻有“大清嘉庆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正中刻“隋炀帝陵”,每个字为脸盆大小;右下方刻有“扬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绶题”。
在如今西湖镇司徒村曹庄隋炀帝陵真陵发现发掘之前,这座隋炀帝陵名闻遐迩。据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传说隋炀帝下葬用的是帝王葬礼,引起天雷震怒,轰隆隆一声巨响,击碎棺柩,掀尸棺外,雷击之处,水漫成塘。连葬三次,连遭三次雷击,最后改用平民礼制,才得草草殓埋。这三处雷击而成的陂塘,便被取名曰“上雷塘”“下雷塘”和“小新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唐代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
清嘉庆十年(1805年)闰六月,浙江巡抚阮元为父服丧,解职归扬州守孝三年。因为阮氏的墓庐在“雷塘”,于是阮元开始了对隋炀帝墓的考证,并于嘉庆十二年(1807)间,经考证认为,槐二村的一处当地人俗称的“皇墓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整个帝陵的修建过程,阮元费尽心血,帝陵设计完全按古代帝王陵墓规制修建,只是规模有所缩小,规制中的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应有尽有。阮元在他的《研经室集》中曾记载道,明代嘉靖年间的维扬志图中,在地名“雷塘”的北面画了一道墓碑,碑刻“隋炀帝陵”四字。当然,这个所谓“隋炀帝陵”也显露出一些虚假性,有人从墓里弄出过许多古砖,后来经过专家测定,这些砖是东汉时代的。汉砖葬隋皇本就有些蹊跷,只不过这个事一直都没有说破。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表示,如今真陵墓的发现发掘并不会因此全盘否定阮元的考证,而且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上来看,阮元所考证和修缮的隋炀帝陵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还会继续予以保护。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认为:阮元发现的槐泗槐二村隋炀帝陵强调的是“陵”的大致范围,并不一定就是葬身之地,从这一角度来说,阮元的考证并无讹错。
如今,位于槐泗的隋炀帝陵作为一种文化遗存的符号,带有的是纪念意义,并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槐二村雷塘隋炀帝伪陵和最新考古发掘出的隋炀帝墓相距有5公里,这两个地方都可能属于古代大雷塘的范围,在此次考古发现的隋炀帝墓正处在蜀冈南缘,相传吴公台就位于隋宫城西侧蜀冈之上,所以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在地理上既可以属于雷塘,也可以属于吴公台。
隋炀帝墓公园概记
2013年3月,扬州市司徒村曹庄的项目工地发现两座砖墓室,并出土牙齿、凤冠以及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等精美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其中,蹀躞金玉带是中国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中国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特别是通过对出土“隋故炀帝墓志”以及牙齿DNA鉴定,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确认:扬州邗江区隋唐墓葬是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2014年4月10日,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设计建设工作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专项”。2019年10月7日,隋炀帝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以隋炀帝墓区为核心,中央为甲字形墓葬遗址保护设施及中轴线广场,园区分为入口引导区、广场过渡区(镜鉴池+照壁)、墓葬本体展示区、历史环境阐释区、M3及考古信息阐释区、诗文展示文化活动区、出土文物陈列馆区、生态隔离区等8个主题区块。尤其是公园“C”字形主园路环绕核心广场区域设计,在组织场地功能流线的同时,串联起各个功能节点。
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建设把保护放在了首位。为了保护好陵墓遗址,同时又具有美感观赏功能,新建的保护建筑造型为覆斗型,色彩为深蓝色。设计灵感来源于隋唐时期的皇冠造型,由千吨钢结构作为主骨架进行支撑。同时,在这一建筑的四个角上,还有4个同样造型的小构件进行装饰和展示。这一保护性建筑总面积约3800多平方米,建筑总高度近16米,主体为钢结构保护棚。钢结构保护棚工程采用双向空间钢架结构,长、宽均为56m,钢架跨度约为56m,安装高度约为12.5m,单榀钢架均呈“几”字型。钢柱最重构件约为12吨,其连接主要方式为焊接,钢柱底部均为桩基础承台,共28处。钢梁安装高度12.5米,最重构件23吨,屋面最大跨度为56m。
为消除墓室内常年存在的积水对墓葬的不良影响,改善墓葬赋存环境,同时便于游客参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了隋炀帝墓遗址保护设施及地下防渗漏工程,主要包括博物馆主体结构、消防泵房、水暖电气安装及周边设施等。由于墓葬区地下水常年平均水位高于主墓室底板砖地面,因墓室底板及侧壁砖墙无防水,且外侧夯土中在植物根系等的破坏下存在裂隙、孔洞等渗水通道,使原本不透水的夯土层成为弱透水层。地下水在墓室内外水头差的压力作用下,沿墓室底板和侧壁的缝隙涌入墓室内,治理墓室常年存在的水害,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使隋炀帝墓能够长久保存便成为一项迫切内容。地下防渗漏工程主要包括围绕墓室而建的地下排水廊道和廊道顶部沿轴线布置的密排渗水管工程施工,排水廊道在地表以下约5米,排水廊道和廊道顶部安装的密排渗水管。廊道位于相对不透水的粉质粘土层中,通过顶部密排渗水管收集填土层中的地下水,汇入排水廊道中抽出,以降低墓室及周边的地下水位,达到保护墓葬的目的。有了地上保护建筑和地下防渗漏工程,隋炀帝墓将得到更好保护。
在强化墓穴遗址保护的同时,为便于公园开放,扬州致力于打造一座有山有水环境更宜人的隋炀帝墓公园。从东门进入,园内的道路弯弯曲曲向前延伸,地面为砖块铺设的花纹,两侧是黄石块,道路两侧是堆土造型的小山丘,小山上面栽种了草坪和树木。在隋炀帝墓四周的地块,大都进行了堆土造型,高低起伏,呈现出了绵绵山势。
在隋炀帝墓的南侧,建设了一个景观水池。这个水池取名为“镜鉴池”,包含了隋炀帝一生功能是非以史为鉴的意思。景观水池呈长方形,从北向南延伸,有几十米长,水面下面有扇型花纹,从南向北看,这些扇型花纹组合起来,就像隋炀帝墓保护建筑的外形,一个接着一个排列,而覆斗型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庄重典雅,十分美丽。在水池的两侧,则是两道南北向的绿坡,有半人高,绿坡是上小下大,用块石堆叠分隔,层层叠叠,上面栽种了草坪草和绿树。从而呈现出两侧高山,中间流水的意境。
纵观整个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在景观水池的南侧,建设有一个照壁。与平常看到的墙砌照壁不同,这个照壁墙采用现代材料打造,具有现代风格,上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古代繁华的扬州城市胜景。从远处看,画面上一条河流从城市中央穿过,宛然曲折,流向远方;河道两侧是繁华的城市建筑,城市里有高楼,有平房,高低错落;高楼是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画面的左下角还有大树,一些建筑掩隐在大树下;而河道上则架设有拱桥,连通两岸,河面则有小船、画舫,来回穿行……整个画面呈现一派繁华的古代扬州胜景。
在隋炀帝墓的东侧,是一个文化景观区,这里立着一块块石头,上面刻着隋炀帝撰写的一些诗词。“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迁朔欲之衡,忽投罻罗里。既以羁华绊,仍持献君子。青骹固绝俦,素羽诚难拟。深目表兹称,阔臆斯为美。惊兽不及奔,猜禽无暇起。虽蒙鞲上荣,无复凌云志”;“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这些诗词有草书,有隶书,有楷书,《泛龙舟》《咏鹰诗》《饮马长城窟行》等众多隋炀帝撰写的诗词镌刻在石头上,形成了一个隋炀帝诗词石刻群。不仅如此,在这些石头旁边,还建有梅花造型的花台,不仅起到美化装饰作用,也可以供游人坐下休息。
目前,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已成为扬州一个集遗址保护、考古科研、旅游、休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文旅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