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咸甜豆花大PK

    本文字数:1380

 

 

 

 

 

对于豆花的启蒙,大部分人都是从清晨街边老伯叫卖的那一碗开始的。记忆中,大家总是喜欢围着一个旧木桶,等着老伯掀开盖子,娴熟地挖上几勺白嫩细腻的豆花,伴着浓浓的豆香味,唤醒早晨的倦意。不同地区有饮食差异,豆花自然也有了不同的吃法。总之,豆花作为传统早餐(糖水),在中国人心中早就扎下了根。雾气腾腾的清晨,一碗豆花(豆腐脑),咸口鲜香,甜口香醇。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探究,这样的人间美味,有怎么样的前世今生?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营养水平又是怎样呢?

豆腐花是一种用黄豆制作的小吃,个别的会用豌豆、蚕豆等豆类制作。将黄豆用水泡涨,磨碎过滤出豆浆,豆浆如果加入盐卤或石膏,就会凝结成非常稀软的固体。

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与朱熹同时代的杨万里,写过一篇叫《豆卢子柔传》的文章,副标题为“豆腐”,其中也提到汉代已有豆腐。之后持此类说法者颇多,如李时珍亦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叶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句,明罗颀《物原》也说,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

豆腐花的味道分成两种,分别是南方口味和北方口味,那就是南方的甜和北方的咸。

这一直都是南北豆腐花差异之争。

对于喜甜的南方人来说,豆花更像是一道甜品,一道更适合南方宝宝体质的“焦糖布丁”。

最经典的吃法是撒白糖,对原本寡淡的豆花“点到为止”,追求一个原汁原味。还有台式风味的芋圆豆花、广式风味的红糖姜汁豆花,南方人对甜豆花的坚守衍生了不少创意豆花。

而咸豆腐花,它的性质更偏向于主食类。一勺灵魂卤汁,加上萝卜干、木耳、香菇、紫菜……可咸可辣可鲜,在它身上,你能看见豆花的无限种可能。

咸豆花的口味很多,能搭配一起吃的美食也很多。煎包、酥饼,再“kuai”一勺豆花,北方人就好这一口。

有人说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现在的城市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也恰恰因为发展带来的成本攀升,导致早餐店不足以支撑生计。所以想找一家好吃又有特色的早餐店也成了难题。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出差还是旅游,见过什么人,吃过什么饭绝对会让你对当地有了更深的认知。如果有那么几味让你印象深刻的美食,想象回来后你一定还会想去一趟,这就是胃的记忆在起作用。

早上绕了一圈,决定先从一碗豆腐脑开始。在南方,豆腐脑被称为豆花,绝大多数都是加糖吃的。而在北方,豆腐脑是咸的。配上秘制卤水,加上煮好的黄豆,撒上香菜,淋上几滴香油……开启了元气满满的一天。

河南的朋友习惯加胡辣汤,在四川口味更酸辣,到了北京、天津、东三省豆腐脑里面的佐料更是丰富,肉馅、芹菜、榨菜、黄花菜、紫菜、海带、蛋花汤等等……佐料决定了当地豆腐脑的口味。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

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牙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

对于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是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