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提高劳动技能 推动资源增效
滨海县总谱响助力乡村振兴“二重奏”
本文字数:971
本报讯(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陈凯 刘义昂) “今年以来,工会线上线下培训乡村劳动力5437人次,动员县城企业到乡村创办农业龙头企业26家,吸纳乡村富余劳动力1247人,建立现代农业基地2.6万余亩,增加乡村旅游收入600多万元,组织工会团购促进农副产品销售。”这是近日滨海县总工会副主席李红旗介绍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新成效。
滨海县总以线上讲座、集中办班、上门指导、以师带徒等形式,为乡村振兴培训各种专业人才,并利用县数字工会平台,聘请县高级农艺师,每月进行一次种植、养殖业技术讲座直播,认真组织农户收听收看,加大科学种田普及力度。县总还组织劳模、工匠技术团队,每季度开展一次送技术进村庄活动,接受种植、养殖、加工大户技术咨询,现场解决相关技术难题,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增效。正红镇是有名的柳编之乡,共有杞柳8000多亩,原来每人每天编织外贸柳制品6件。镇工会对编织人员进行培训后,每人每天编织8件,月收入达5000多元。今年1~5月中旬,该镇出口柳制品总额达18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
通榆镇村民闻赛成创办养鸡场,原来由于缺少养鸡专业技术,苗鸡成活率不高,蛋鸡产蛋率也不足。经工会牵线搭桥,市劳模陈大建连续三次送技术上门,指导其科学养鸡。今年闻赛成购买5万只苗鸡,成活率达96%,4万只蛋鸡产蛋率达93%,截至5月初养鸡纯收入达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
陈涛镇是全县山芋种植大镇,镇工会组织80多名技术人员进行“师带徒”,采用“滚雪球”的方法,促进山芋粉丝加工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今年以来,该镇山芋粉丝已进入400余家超市销售,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
“推动资源增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县总基层工作部负责人说,指导土地向种粮大户或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滨海港镇干河村流转土地7000余亩,种植白首乌、碧根果等特色经济作物,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700元。全县有“顾正红烈士故居”“月亮湾”等10多个景点,县总工会把职工组织起来开展“乡村一日游”,截至5月下旬共组织职工乡村旅游8600多人次,促进乡村增加经济收入460多万元。
针对部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实际情况,各镇(区、街道)工会倡导企业职工,特别是有消费能力的职工购买农副产品,以镇(区、街道)工会为单位组织团购,把全年工会福利费以购物券形式一次性发放,以便集中购买农副产品。据统计,截至4月底全县17家镇(区、街道)工会发动团购草鸡蛋、菜籽油、大米等农产品达4700多万元,为有效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付出工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