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奋战一线的劳动身影是最美的风景
本文字数:1533
记者 丁彬彬 通讯员 宿交轩 龙腾
“五一”最美的风景,是劳模先进身先士卒、奋战一线的劳动身影。在京杭运河宿迁段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上的职工积极响应号召,放弃与家人团聚而选择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劳动最光荣”。
扎根现场的“尖兵”
4月30日早上6点半,在“港航9”轮作业现场,张山已经穿戴好工作装,走上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入党近6年的徐州汉子,他的身上透露着憨厚与沉稳。
当天分配给张山的任务是护壁桩的绑扎——这是整个吊运过程的第一步。在开始绑扎之前,张山有一个习惯,他总是弯下腰来,用手仔细检查吊运的钢索。今天吊运的护壁桩重量近6吨、长度为13米,在吊运的过程中,全凭两根钢索牵引着,一旦钢索出现断丝,极有可能在吊运过程中导致钢索断裂,进而造成生产安全事故。虽然这两根钢索是昨天新换的,但是张山依旧没有马虎大意,他总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我是吊装工作的第一步,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安全生产。”
两根钢索检查无误后,张山引导起重机开始吊运。从事吊装工作1年的他,已经可以熟练把握吊装的“七寸”。吊装也是个技术活,钢索绑扎的位置至关重要。绑扎的位置高了,桩很容易因为倾斜度不够造成滑落;绑扎的位置低了,又会导致桩不够竖直影响后续的“定桩”施工。张山熟练地用手势引导起重机的行动,在嘈杂的环境中,手势往往比喊话更管用。
随着张山一个“握拳”的动作,起重机精准停在“七寸”的位置。2分钟后,13米的护壁桩缓缓而起,张山仔细观察着桩的姿态。他在思考,下一根桩还要偏上一些绑扎才更稳当些……
让项目员工憧憬的“烟火气”
在中交上航局京杭运河宿迁段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上,大厨李业忠是一位党龄超过30年的老前辈,他做出的“烟火风味”也是项目员工的坚实保障和美好向往。
在支部党员交流会上,大家结合当前白天渐长的特点,建议把早餐的时间提前半小时。这就意味着,大厨的作息时间要比之前提前半小时。李业忠听后没有半点犹豫,他说:“以前我是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现在我依旧是一名老兵,保障生产。”
每天早上7点,当第一批起床的员工走进项目食堂,李业忠总会及时端出热气腾腾的蒸笼,招呼大家赶紧坐下吃饭。中午施工现场的工作比较繁忙,李业忠又会与项目综合部联系,“中午要留几份饭?估计几点能回来?”当现场的管理人员风尘仆仆地回到食堂,李业忠总会熟练地打开保温箱,给大家带来一份满足和温暖。时间久了,大家总是把李业忠比作为项目的“第二书记”。在大家看来,书记管思想,大厨管肠胃,吃饱不想家。而李业忠也真正把项目部当作自己的家,精心掌勺、用心守护。
马成刚马不停蹄过“五一”
当人们在尽享悠闲惬意的假期之时,在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现场,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宿迁市劳动模范、该工程项目负责人马成刚今年“五一”假期无疑是最忙碌的。
4月30日一大早,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航道标施工现场就传出了“咚咚咚”的打桩声音。“大家辛苦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施工工人面前,大家这才注意到马成刚已经先于他们到了施工现场。“线形质量是我们这个护壁桩施工的第一感官质量,你们在施工时候要随时检查、随时纠偏,保证桩位的流畅、美观。”随后,马成刚又马不停蹄来到刘老涧船闸公路桥改造标,“今天是1#桥下部结构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续主跨度顶推能不能按序时进场就要看今天的施工情况了。”在现场,马成刚对项目经理说:“钢模拼接不严密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0#台帽桥是全桥下部结构的最后一个分项,一定要调整好,为下部结构画上一个完美句号。”随后,他又逐一嘱咐一线工人,安全无小事,节假日容易心理疲劳,一定要按规章操作,工程结束后平平安安和家人团圆。
实干成就梦想,匠心赢得未来。在24年的工程建设中,马成刚的身份不断发生变化,但不变的是他那份永远追求卓越的执着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