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素心尽写闺秀风雅

胡忠伟

    本文字数:1333

鱼丽女史长期在出版社工作,整天与书打交道,浸淫书香日久,写起书话文章来,自然是得心应手,自是不俗。她以一颗素心,写尽闺秀风雅,满纸繁华。

民国时期,真是星光灿烂的大时代,虽然那时军阀混战,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但正如那句名言“时代不幸诗家幸”一样,在时势的逼迫下,造就了一个个不凡的人物。

以《闺秀风雅:书画情缘惜红衣》为例,鱼丽的笔下,多是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一些闺秀画家,如陈小翠、冯文凤、顾飞、谢月眉、贝聿玿等。她们的故事,她们的人生,跌宕起伏,让人唏嘘,让人叹惋。她们铅华洗尽,返璞归真,阅尽世间奢华仍清澈如水。她们幽婉娟情、精致气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鱼丽却怀揣素心,生花妙笔,以独特的审美角度讲述了这些优秀女子的才情和往事,解析闺秀背后的风雅,让人感受到浓烈传统文化浸染下的诗书风华。

她写书画家陈小翠,哀婉动人,给人留下了凄美的记忆。陈小翠,浙江杭县人,十三岁能诗文,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她小时候给父亲写信,往往在信末附小诗一首,父亲误以为是其母所写,可见她的诗情才气并不一般。陈小翠诗词功底源于家学,其父陈蝶仙为鸳鸯蝴蝶派文人,同时又是商人,以无敌牌擦面牙粉致富。其兄陈小蝶也是当时的名诗人。她的家常有鸿儒往来。20世纪40年代,陈小翠与沪上冯文凤、吴青霞、谢月眉、顾飞等闺阁名流一道,创办了“上海女子书画会”,她们吟诗作画,谈文论道,雅韵逸兴,堪称一时美谈,为现代美术史留下一页靓丽的篇章。她的画,画风隽雅清丽,蕙心兰质。散文大家董桥撰文说她“工笔堪称一绝,然画作所传甚稀,今可见者,画面点染清纯、精致而不失洒脱。”

鱼丽以委婉有致的笔触,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寄寓着深沉的情感,一一叙说着画家们的人海沉浮、岁月浮华。她们的哭与歌、笑与痛、超越与沉默、张扬与低调,甚至生与死,都在她的简笔勾勒与繁笔细描中体现。上海辞书出版社原编审卢润祥在本书序言里说:“作者用笔深情,复活众多闺秀的灵魂倩影,她们端庄、贤淑、静美,在文事艺苑上的成就、立身行事的风骨与传统,令人瞩目。本书的文笔简洁、清婉、雅致,以独特的人文关怀,高扬传统的‘闺秀情结’,为‘闺秀笔记’写作树立起了标杆。”直是解人之语。

鱼丽的“闺秀笔记”系列还有两册,即《才女风景》《佳人风华》。《才女风景——兰气息,玉精神》写的多是女作家、女学者,如张爱玲、苏雪林、杨绛、袁荃猷等。《佳人风华——幽兰独抱真香色》中,多写女词人、女社会活动家,如词人吕碧城,画家陆小曼,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社会活动家严幼韵,刺绣大师沈寿等一代风华佳人。

鱼丽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家风熏陶,加上后天的良好教育,她素心如兰,以女性细腻的笔触,独特的思维,把心思和笔墨倾注在了描写这些杰出女性身上,使她们的才华不被无情的岁月湮没。当然,她的兴趣点不止于闺秀风雅,还关注《茶经》、《聊斋》、服饰等,出版过这方面的专著。她编辑的书很多,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的钱红丽《风吹浮世》《低眉》等,她任责任编辑。原来,“鱼丽”就是鲍广丽。我想,笔名“鱼丽”一定来自遥远的《诗经》吧,就像“扬之水”之于赵丽雅一样,诗意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