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阅读的意义

张燕峰

    本文字数:832

我一直忘不了那张照片:大轰炸之后,整座城市满目疮痍,处处断壁残垣。图书馆的屋顶被炸飞了,书架也摇摇欲坠,架上的图书更是落满尘土。可是那些劫后余生的市民,有的胳膊上缠着厚厚的绷带,有的头部裹着渗血的纱布,有的腿受了伤拄着拐杖……他们都站在露天的书架前安静地阅读,表情是那样的平静和安宁,丝毫看不出失去亲人的悲戚和哀伤,以及家园被毁的愤怒和慌乱。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读书能构建起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给心灵搭起避雨的屋檐,任何慌乱和迷茫,总能在书中稳住阵脚,不让你瘫成软泥,获得超脱和抚慰。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翻越一座山头。山上草木葳蕤,怪石嶙峋,野草蓬勃,虫子欢唱。你的鼻子深情地与花香缠绵,目光温柔地抚摸万物,双脚亲吻每一道山脊和石头,你的耳朵灌满了天籁之音……身在其间,心都醉了。读书亦是如此,在文字构筑的美好中,跋涉,游览,畅想,物我两忘。与先贤对话,启迪思想,更是快哉快哉。难怪古人说“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掩卷之后,心灵澄澈,通达,轻盈愉悦,是世上最美妙最高级的享受,真是阅书,越山,悦己。

有人曾怀疑地问:读书到底有什么用?确实,读书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现实的功用,就像竹篮打水,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是在反反复复的打水之中,篮子被洗白了。虚荣,浅薄,嫉妒,已悄然远离了你的心灵之篮,正义,良知,悲悯被悉数收纳其中,让人更加从容淡定,坦荡豁达。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写道: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呆头鹅再怎么打扮也是呆头鹅。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馈赠我们心灵成长的力量。书香润泽心灵,浸染气质,可以让一个容貌平凡的人变得眼中有光,平添高贵之气。一个人读过的书,最终长成了他的骨头和肉,在岁月风尘中,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房子再小,也要留出放书的空间;工资再少,也要留出买书的钱;工作再忙,也要挤出读书的时间。书中未必有黄金屋颜如玉,但一定能让你在纷扰间,安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