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海发电:实施“1+4”人才战略,凝聚高质量发展力量

    本文字数:1443

燃料管理部开展电煤采制化专业技能竞赛

根据国信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安排,新电公司党委、工会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各方力量,全面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和综合素质锤炼,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公司现有职工1272人,其中管理人员169人,占比为13.2%,工程技术人员278人,占比为21.9%,生产一线人员825人,占比为64.9%。其中,高级技师27人,技师231人,高级工301人,占一线职工总数的67.76%。作为一家技术密集型电力生产企业,新电公司拥有一批成熟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人才数量充足,实践经验丰富,但老企业人员老化、结构性缺员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为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拥抱当下能源行业的深刻变革,公司凭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东风,实施“1+4”人才战略,以技术技能人才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工作体系应运而生。

一是着力构建人才制度体系,拧紧人才发展链条。新电公司从企业实际与发展战略出发,以人才建设为统领,制定出台了人才基础建设、新电工匠建设、专家队伍建设、青年人才培养等4项基本人才方案,形成了“1+4”人才制度体系,为全方位培养、使用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制度出台两年来,18名员工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紧缺职业资格,7名员工获评高级工程师,1名员工获评正高级工程师。近20名35岁以下员工走上专工、主管、值长等核心岗位,4名“80后”“90后”被提拔为中层正、副职,更多的青年员工成为企业“顶梁柱”。

二是倾力打造工匠专家队伍,激发人才发展势能。新电公司持续弘扬工匠文化,深化技术、技能、管理专家队伍建设,明确新电工匠、专家的薪酬待遇和责任义务,将工匠、专家业绩与创新创造、技术攻关、师徒培训等紧密挂钩,最大限度发挥专家、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经过多轮评审,新电公司新聘用新电工匠2名、首席技术专家3名,技术专家14名、技能专家45名、管理专家1名。占员工大多数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天花板”不断被打破,人才通道更加畅通。近两年,“一种捞渣机断链检测保护装置”等6项成果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000MW机组干湿电除尘系统优化控制》获得省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种捞渣机断链检测保护装置”获得“省部属企业职工优秀发明专利”。在省市劳模、工匠评选中,新电公司分别有1名员工获得连云港市劳动模范和“江苏工匠”称号。

三是注重技术技艺传承,激荡青年成长活水。针对青年人才特点,创新培养方式,开展主题式训练营、沙盘推演等特色培训,为青年搭建个性化成长舞台。深化“师带徒”“老带新”,分层分类制定培养计划,做到青年人才全周期培养。建立青年人才工作责任制,青年人才培养成效成为各部门领导班子、工匠专家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朝阳班”“青工培养计划”等部门级培养项目初显成效。近两年,各部门新签订师徒协议62份,62对师徒“握手”成长,技术大拿们的经验沉淀不断加快,技艺传承更加高效,原本存在的“青黄不接”现象也逐渐消失。

四是厚植人才激励文化,提升人才工作软环境。新电公司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统筹关心关爱与成长提升,弘扬劳模文化和工匠精神,树立人才服务意识。“1+4”制度实施后,每年针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直接津贴达到120余万元。近两年推进的全员绩效管理,创新采用“基础绩效+动态绩效”模式,深化绩效总额管理机制,平均主义和分配“大锅饭”得到破除的同时,薪酬激励进一步向技术骨干、一线技能岗位倾斜。在年度考核评先中,设置“十佳员工”等表彰项目,进一步丰富荣誉奖励体系内涵,充分营造了爱才惜才、敬才用才的人才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