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敢为善为 奋发有为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中共泰州市委
本文字数:1608
泰州是一座特色鲜明的产业新城,全市共有产业工人70多万人。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改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务实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市产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连续4年进入全省产改第一方阵,“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安全生产专题职代会、职工“揭榜挂帅”等经验在全国总结推介,产改“联盟制”平台、智能化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等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一、突出党的领导根本保证,坚定不移沿着正确道路改。强化统筹统揽。坚持把产改工作作为重要事项,写进市委全会工作报告,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党建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年度要点。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对产改工作作批示、提要求,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以上率下推动产改任务落地落实。强化协同协作。制定出台《促进产业工人赋能成长十条激励措施》《产业工人安全赋能提升安康幸福指数十条措施》《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办法》等10多项政策文件,搭建起全市产改工作的“四梁八柱”。充分发挥产改联席会议作用,研究排定年度产改项目,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着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推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会组织“双覆盖、双提升”,为产改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指导700多家试点企业普遍建立产改观察员队伍,及时跟踪反馈产改成效。
二、突出改革创新根本动力,笃行不怠聚焦发展大局改。系统性谋划“一地一品”。坚持职工群众满意、市级以上可复制推广和党委认同三条标准,排定市级重点特色项目清单,引导各市(区)强化项目选排、互学共鉴,真正以“一地一品”激活全市产改“一池春水”。目前,“专精特新”创新革新专项立功竞赛、英才名匠培育工程等20个重点项目已经形成品牌,在企业和职工中获得良好反响。前瞻性推进热点难点。针对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存在底数不清、诉求不畅、服务部门不明晰等问题,开展“体验式”调研,通过组织联建、难题联破、维权联动,实施新就业群体“暖‘新’窝”工程,探索形成“泰州工作法”。紧扣全市“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劳动竞赛,涌现出135个贯穿工艺设计、研发生产各环节的优秀案例。
创造性突破重点领域。创新启动揭榜挂帅“职工秀”,2022年结题的50个“揭榜挂帅”项目为企业创效超5亿元。总结推出“职代会+安全生产”模式,组织全市300家企业召开专题职代会,评选优秀案例61个,推动安全生产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率先推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省人大对此开展专题调研,并将相关做法吸收进今年1月通过的《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
三、突出产业工人根本依靠,矢志不渝围绕职工期盼改。为工人提素质强技能。依托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立体化建设24家泰州工匠学院分院和教学点,实现技工学校、实训中心、工匠学院“三合一”,形成“课堂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崭新培训模式。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创成首批36家“幸福企业”,建成职工思想教育基地、劳模风采游园(长廊)、祁巷“劳模林”等多处职工文化阵地。让工人享便捷得实惠。大力建设服务职工“一张网”,泰州被评为全省“互联网+普惠职工”示范城市。开办“职等你来”网上春风直聘活动,设立全国首个“货车司机关爱资金”,建成24家“四化一式”(可移动化、数字化、标志化、无人化和集装箱式)安康驿站,真正把实惠送到职工身边、送进职工心里。使工人有荣誉受尊重。把技能人才、优秀技术工人作为推荐荣誉表彰的重要对象,对有创新成果的职工、市(区)级以上工匠、技能练兵比武优胜者,优先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对特别优秀者,推荐作为各级劳模人选。产改5年来,泰州一线产业工人获评各类市级以上表彰597人,占相关表彰激励名额的60%以上;52名优秀一线产业工人被推选为市(区)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全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