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十组数据看开局之年中国发展

    本文字数:2624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怎样稳中求进?如何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记者采访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从10组数据看2023年中国发展走向。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根据计划报告,设定这一目标,主要考虑是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5%左右的增速也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奋斗。要看到,外部挑战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代表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从年初经济运行态势看,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积聚增强,经过共同努力,有能力达到今年经济增速预期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目标。5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即便在去年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下,仍然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

“稳就业,关键是要稳企业。要继续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推动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更好提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安徽省滁州市市长吴劲代表说。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物价稳定,对经济运行十分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今年物价调控目标与近几年保持基本一致,留有一定余地,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增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委员说。

金李委员说,从供给基本面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供给充足,物价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继续增产的难度逐年增大。

“关键是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委员说。

赤字率——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赤字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财政赤字38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表示,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实际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提高赤字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体现之一。

据分析,赤字率控制在3%左右,保持了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但又让财政风险可控。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今年新增地方债规模维持较高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吴劲代表说。

金李委员表示,各地要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避免资金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情形。

计划报告提出,注重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有效衔接。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

单位GDP能耗——降低2%左右

根据计划报告,今年单位GDP能耗目标为降低2%左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5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8.1%。

计划报告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工业和居民用能将保持刚性增长,为体现对节能工作的引导约束,并考虑到“十四五”统筹考核的要求,将单位GDP能耗目标设定为降低2%左右。

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的80%以上,是最大的碳排放源。低碳发展,能源是主战场。

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33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安排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33亿元、增加44亿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说,产业基础关系到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水平、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增加专项资金安排金额,着力支持集成电路等关键产业发展,体现了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

“下一步,应继续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专项资金,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率。”伊彤说。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0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占比力争提高到60%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代表说,有了更多财政资金“补给”,下一步就是要落实好相关产业帮扶政策,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代表说,“要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乡村更宜居宜业。”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10万亿元

预算报告指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超10万亿元,达100625亿元,增长3.6%。此外,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再创近年新高,体现了国家财力下沉的力度之大,有助于保基层政府运转,也能有效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姜国杰代表说。

根据预算报告,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地方日常运转,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引导地方干事创业等。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高和改善民生、生态环保、稳投资促消费等。

姜国杰代表说,重庆将向绩效要空间,加速促进数字赋能,纵深推进财会监督,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