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解忧、搭台、放开……省政协委员建议:
以“四敢”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省
本文字数:1278
本报讯(记者 陆夏彩君)1月14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发出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强音。在1月17日下午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表示,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背后是异常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在激烈竞争之中,要把“四敢”精神作为江苏建设人才强省、形成全球人才中心比较优势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几年来,我省在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高能级载体平台、创新人才制度体系、提升人才供给质量、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思路,采取了很多新举措,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华桂宏介绍,一是不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海外优青等海外引才项目申报数和入选数不断提高,有力提升了江苏人才竞争力。二是不断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比如下放职称评审权、实施高校人员总量管理,对高校提升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释放人才发展活力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加大人才分类评价力度,在职称评审、人才考核、评奖评优方面,破“五唯”建“多维”,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江苏特聘教授、省333工程等人才项目上实行举荐制,鼓励用人单位实施多元评价、分类评价,为特殊人才开设“绿色通道”。在华桂宏看来,这些新思路、新举措,无疑凝结着“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
“‘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工作尤其是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并发挥其作用,是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更有竞争力的引才政策、更有支持力的育才举措、更有保障力的成才环境。”华桂宏对未来怎样以“四敢”精神加快建设江苏人才强省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首先是解忧,要敢于创设和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服务环境,解除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优秀青年人才很重视子女教育,有些把子女能够上国际学校作为工作目的地的重要选择,因此需要做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与保障。”
其次是搭台,要敢于聚焦关键领域、瞄准一流水准,布局更多数量、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新型创新平台是‘有组织科研’和人才作用发挥的必备载体,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我省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成功范例。”华桂宏建议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部署和建设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平台载体,以致力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巧实力等为主要目标任务,吸引更多国际国内顶尖人才、紧缺急需人才。
“放开也是关键举措,要敢于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制度,更好激发各级用人主体动力和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华桂宏表示,助力人才成长,不是“风险投资”而是“天使投资”,很可能成功率不高,然而人才一旦脱颖而出,回报率不可估量,因此要“容错”,要充分信任人才及用人单位,放手让其敢为敢试,比如向用人主体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充分授权,该下放、能下放的权力都下放,不必要的、不合理的限制都取消,实施最小化清单管理,不再让诸如年龄、职称、配偶、档案、入编、国籍等因素让引才用才功亏一篑,真正形成“人人都想成才,人人皆能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