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扬州早茶,一份慢慢的闲

    本文字数:1347

杨绵发

从古邗沟到隋唐大运河,再至京杭大运河,千古大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是扬州的“根”。始建于晋代的天宁寺,为扬州名刹。康熙皇帝五次南巡,都驻跸在天宁寺西园。西园下是大运河,河边是康熙上下龙舟的御码头。乾隆十八年,扬州盐商捐资在西园兴建乾隆行宫时,也大修了这个御码头,从而让御码头及其周边变得格外壮丽和繁华。

繁荣的漕运和通商经济是美食的基础。衣食无忧,才可能琢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兴盛于汉晋、旺盛于唐宋、繁盛于明清的扬州,把精致典雅的苏式园林、古朴清幽的老街深巷、闻名遐迩的淮扬美食、享誉四方的休闲生活都做到了极致。“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一句扬州俗语,指的是扬州人喜欢喝早茶、爱泡茶馆,呈现的是扬州人那份对闲适人生和品味生活的追求。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人自古有吃早茶的习俗。肩一抹晨晖,择一处清雅,怀几多悠然,手中一杯清茶,面前二三知己,桌上几多小吃,娓娓道来的是国事、家事、天下事,运河之乡的风情韵致也就在这袅袅的茶香中悄然地展开。在扬州吃早茶,讲究的就是这份悠然的“闲”。扬州早茶文化能够盛行,源于富可敌国的明清江淮盐商之闲情雅致。如今,扬州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有忙碌的工作,吃早茶俨然还是丢不掉的一种习惯,对于外地人来说,则是品茗和尝美食的那份享受了。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除了居家吃早茶,扬州街市吃早茶的地方很多,久负盛名的有富春、冶春、趣园、五亭吟春、共和春、九炉分座和花园茶楼。那茶肆之间,常常是曲廊相接,亭台水榭、小桥流水,常常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相掩于清溪翠柳之中。这众多的扬州茶社中,趣园茶社却是占据了一方绝佳的地理位置。这里原为一个盐商府第,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四次在此小坐,“趣园”这名字也是乾隆钦赐的。趣园内错落有致的古典别墅楼,窗外微风拂起丝丝杨柳岸边,便是烟雨朦胧的瘦西湖美景。

扬州人吃早茶,这早茶中的茶一定不能是配角。这早茶之茶中,除了一种为扬州本地产的形似新柳、香气持久、滋味鲜醇的“绿杨春”外,自古以来还有一种叫“魁龙珠”的名茶。这茶是由龙井、珠兰、猴魁三种茶拼兑而成,是取自龙井味、珠兰香、魁针色,由于这种茶融苏、浙、皖名茶于一壶,故又称之为“三省茶”。

扬州的早茶,当然不光是仅喝茶这么简单,其相配早茶的名点小吃是品种繁多。这里有层层分明、温润可口的清廷贡品千层油糕;有曾入共和国第一宴的水晶肴肉;有“千丝堆细缕”,看起来清淡,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清爽的烫干丝、煮干丝;有形似月牙、剔透如玉的水晶蒸饺;有咸中带甜、甜中有脆的三丁包子、五丁包子;更有那皮薄如纸,吃时必须“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最后一扫光”的蟹黄汤包。真可谓是:尝着几多经典,留得琳琅满目。

千古美食淮扬菜,传承创新一早茶。2019年,扬州开启了中国早茶文化节,再现了舌尖上中国的美食盛宴。寻着美食下扬州,打卡扬州吃早茶,现已成为擦亮“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的新名片。

扬州早茶,是历史,是文化、是特色,是品牌。享誉海内外的富春、冶春、趣园茶社等百年老店,已是名扬天下的网红打卡地,也是新时代扬州美食步入产业化、国际化进程的新驱动。“扬州包子,包打天下。”扬州包子年产五亿只,其中五千万只飞向了世界各地。青山隐隐水迢迢,淮扬美食永不凋;二十四桥明月夜,最爱扬州有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