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临淮带刺鱼丸
本文字数:861
曲延安
烟波浩渺洪泽湖。泗洪县最与洪泽湖接近的是临淮镇,拥有枕湖之利,得以咫尺亲水,资源丰沛,盛产鱼类。
鱼肉鲜美,鱼质饱满,鱼香清纯,鱼馔丰富。可是鱼有刺,乃是美中不足。什么也难不住有心的“吃货”,总会有化“不足”为神奇的,这就是“临淮带刺鱼丸”。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这道独特鱼鲜吧。
选取白鱼,二三斤为佳,剔除应该去掉的脊骨和主刺大刺,收拾干净。而后剁成泥糊状,加入盐、味精、蛋清,搅拌均匀,挤成球状下锅。火候一到,柔嫩、爽滑、筋道、鲜香,丝毫感觉不到“刺”的存在。而且温润若玉,圆滑如珠,色香味兼具,令人大快朵颐,停箸不得。
鱼“刺”哪去了呢?运用之妙,在于精细;独辟蹊径,存乎厨艺。在厨刀起落翻转的反复、细密并且有力度的节奏控制下,那些细如麦芒的小鱼刺,被肢解、消解、化解、融解,随着刀工融进鱼泥,臣服于鱼肉的接纳与包容而浑然一体,如隐士隐于世,蜂入花丛不见踪。制作并不需要多么复杂,却极其考验厨者的细致拿捏与刀间功力。
临淮人聪明,虽然身在鱼米之乡,依然珍惜食材。鱼刺富含钙质,怎么舍得废弃?暴殄天物的事要不得。把恼人的鱼刺融化成怡人的味蕾,最大限度地发挥食材的营养,实际上这就是巧夺天工。剑走偏锋创佳肴,精工细作出美鲜;乡间餐桌照样捧上雅致情怀,人间烟火终归不离水上至味。
带刺鱼丸并不是一个很清晰的概念。所谓的“刺”,指的是纤纤细刺、毫无侵略性的柔刺,像沾衣欲湿的杏花雨。鱼馔而有刺,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许是因势利导而顺之。事实是,带刺鱼丸确实味道更鲜、更好、更有风味。它追求的是一种可以忽略不计的触觉与味觉对冲之后的妥帖、中和与平衡,是穷尽食材滋味而精心打磨之后的神韵与具象。似乎在隐隐约约地告诉我们,剩下的下脚料照样可以变废为宝,烦人的东西照样可以为我所用,看不上眼的物什照样可以不遗寸长,平常的湖鱼入馔照样可以出神入化。关键就在于制作人是否用心,用了心,自然就心想事成。
就是这么一回事的简单,然而大简至美。想让生活有质感,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仪式,一口简单的食物就能满足我们的身心所需,也是我们最渴望留住的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