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出门问问:让语音交互更好地服务日常生活
本文字数:1451
李志飞志在让AI更好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
根据近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的《江苏独角兽企业、高新区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南京地区共有5家上榜。在榜单中,除了T3出行、新康众、福佑卡车等独角兽榜单“常客”,还发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出门问问。
熟悉的是,出门问问由前Google总部科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李志飞所创。他曾开发出谷歌手机离线翻译系统,一时风靡全球。陌生的则是,此前出门问问和南京甚少交集。直到2021年9月,出门问问正式宣布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高新园启用全国总部,并将以南京为中心全面展开推进包括研发、供应链、销售与企业服务等在内的核心业务。
谷歌天才科学家归国创业即巅峰
“谷歌技术大牛”“两星期拿下红杉、真格基金投资”“用5年时间做出百亿独角兽”……在李志飞的诸多光环中,还有一个与南京相关的身份:南理工学子。
1999年,他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并辗转进入该校全球顶级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在此期间开发出了开源机器翻译软件Joshua。该系统也成为世界学术界两大主流机器翻译软件之一,被斯坦福、麻省理工等高校使用。
毕业之后,李志飞拿到了IBM、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的of-fer,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加入当时机器翻译团队全球最好的谷歌,主要开发手机离线翻译系统。
但在谷歌,他看到了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潜力,却难以推动语音交互成为最主要的交互方式。尤其是2012年Siri发布,语音助手被大众认识,但苹果尚未开拓的中文市场让李志飞看到了机会。
同年10月,36岁的李志飞回国创立出门问问,想要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下一代移动搜索引擎,也就是“用语音搜索去做下一代的搜索引擎”。正是凭借这句话和一个“没有界面却通过语音就可以在网页上把人名、城市名、时间找出来”的手机APP,李志飞成功打动了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
最初,李志飞只做算法、技术以及简单的APP。后来,出于让AI更好地落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他又开始做操作系统、做硬件,慢慢地探索出自身的独特之处:将算法、软硬件以及交互系统深度集成一体。
出门问问陆续在“可穿戴、车载、智能家居”三大领域布局,每年都能看到多条产品线的新品,公司也迅速跻身独角兽,成为国内创投圈冉冉升起的明星。
理性看待增长,独角兽飞到南京启用全国总部
独角兽之所以能成长迅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技术和市场。资本的催动下,在2017年获得1.8亿美元融资、突破10亿美元估值之后的出门问问,也经历过一段疯狂扩张期和调整冷静期。
当时,出门问问曾提出AI新零售战略,在全国范围新开20家线下智能体验店。到2019年,公司规模已接近1000人。回忆起与巨头交锋补贴的日子,李志飞曾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直言,“与巨头竞争非常可怕,最大的问题是有规模不经济。”
由此,李志飞开始更加理性看待增长,只保留了智能手表、智能车载2个产品线,20家线下门店全部关掉。从2021年开始,他也试着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让团队自己去跟进,原先近20人的工作汇报团队也仅保留1人。
也是在2021年,李志飞还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出门问问全国总部落地南京。在全国总部启用仪式上,他表示,出门问问将以南京为中心的全国业务全面展开包括研发、供应链、销售与企业服务等在内的核心业务。
而凭借持续研发核心技术和合理调整方向,出门问问也重回正轨,以人工智能为中心,自主研发并建立完整的“端到端”人机交互技术链,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推动大众进入AI消费时代。
如今,随着出门问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升级为南京独角兽,其将集聚更多新技术、注入更多新活力,助推南京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创新发展。